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甘肅臨夏八坊十三巷從“城中村”躍升“打卡地”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

2020-08-18 04:18:08

一頁頁密密麻麻的文字記錄著一戶一策的艱辛,1020份社區問卷共繪老城改造藍圖

【民生經濟看點 “上新”了,老城⑤】甘肅臨夏八坊十三巷從“城中村”躍升“打卡地”

閱讀提示

是大拆遷、大重建,還是復古復原、修舊如舊?這是當年八坊十三巷改造項目面臨的一道現實難題。當地堅持政府引導、多元化設計、一戶一策、共商共建,至今保留著1020份社區問卷,問卷中不是簡單的勾勾畫畫,而是一頁頁密密麻麻的文字,記錄著當時的艱辛。

8月9日,一場“最美漢服秀”上,身著漢魏唐宋時期漢服的學子,以服飾文化展示和古風演出為主,輔以古風集市等一系列街頭展演,生動再現了傳承千年的中華文化。

這里是甘肅省文旅廳發布的“網紅打卡地”、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八坊十三巷,位于臨夏回族自治州首府臨夏市。

5年前,這里還是典型的“城中村”“貧困區”——在0.41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居住著近2000戶、近萬名各族群眾,其中47%是城市低保戶。街道坑洼不平,民房東倒西歪,路邊垃圾成堆,紅水河又臭又臟……

順民心,事業興

2015年,八坊十三巷改造項目正式啟動,面臨一道現實難題:是大拆遷、大重建,還是復古復原、修舊如舊?

“改造過程必須充分考慮區域內居民對保護開發的態度和意愿。”臨夏州委州政府堅持認為,人民城市為人民,這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在八坊十三巷,至今保留著1020份社區問卷,問卷中不是簡單的勾勾畫畫,而是一頁頁密密麻麻的字跡,記錄著當時“政府引導、多元化設計、一戶一策、共商共建”的艱辛。

在歷時1年半的時間里,規劃設計人員和住地居民圍繞著商鋪、家門、墻面、屋檐、景觀、亮化、綠化、美化等進行一項項交流商討。同時,邀請社會各界人士深入探討論證,從歷史、商業、民俗、生活等多個角度系統地梳理八坊民俗文化的精髓,共繪老城區的未來發展藍圖。

從2016年開始,臨夏州全力推動“不拆一間房,不搬一戶人,不花群眾一分錢”的改造新模式,先后投入2000多萬元,將泥濘不堪的道路變成步行磚道,把參差不齊的土墻變成了青磚浮雕,把淤泥堆積的紅水河修成景觀河。

同時,重點打造八坊民俗館、手工藝館、八坊人物故事館,開辟了水系廣場;此外,應用磚雕、木雕、銅雕、泥塑、彩繪等傳統民族工藝,集中展現臨夏特有的牡丹、葫蘆、地毯、搟氈、美食、武術、花兒、文玩等多種文化元素。

順民心,事業興,政府的低成本投入,撬動的是民間5億多元的商業投資,通過景點打造、品牌入駐,促進八坊十三巷內不動產迅速增值。原住居民通過銷售旅游紀念品、經營自家院落等形式,拓寬增收致富的路子。

留住鄉愁,擁抱未來

2018年底,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第五次大督查發現的130項地方性典型經驗做法,八坊十三巷榜上有名。隨著八坊十三巷名氣漸大,在家創業成為一種潮流,作為外出務工成功者的馬元熊便看準時機返鄉創業。

“前門院口賣油馃子,游客來了先嘗后買。后面的小賣部賣老醋,顧客們聞到醋香就自己找過來,夏天再賣酸奶飲料,一年的收入比在外地打工強很多……”馬元熊聊起家門口的生意經異常興奮。

在八坊十三巷,支撐在家創業的是源源不斷的游客,而吸引游客的是這里濃濃的鄉愁和讓人咀嚼不盡的悠久文化。

按照“商業進院,景觀進巷”的原則,八坊十三巷從風貌、文化和商業三個層面逐一對13條巷道進行定位。在保持街區原有總體格局和群眾生活方式不變的前提下,進行文化主題改造,形成民俗館、手工藝館、人物故事館、茶馬司、小劇院、博物館、非遺館、科技規劃館、絲綢之路館、河州書院,修繕保護了10多座古民居四合院。

結合“吃、住、行、游、購、娛”六大旅游要素,大力發展民俗文化產業,房屋變商鋪、庭院變“農家樂”,引導1000多名原住居民在自家院落、左鄰右舍創業就業,幫助他們打造特色美食店、工藝品店、飲品店、民族用品店等多種業態,以低成本、小投入,讓更多的群眾享受到改革發展的紅利。

八坊十三巷景區管理局負責人說:“隨著改造工程的推進,我們更加認識到,這里的點點滴滴都在原汁原味地‘回放’歷史,在延續城市記憶的同時,深入挖掘歷史人文和民族民俗文化,讓人們留得住鄉愁,記得住歷史,看得見未來。”

“河州工匠”的博覽園

臨夏,古稱河州,位于黃河的上游,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交界地帶,是古絲綢之路的南道重鎮,也是歷史上溝通中原與青藏以及西域政治、經濟、文化的紐帶。歷史上,絲綢之路、唐蕃古道、甘川古道在這里交錯伸展,構成發達的交通商貿網絡。

在八坊十三巷的大旮巷與擁政路交叉路口的墻體上,有一幅長寬各9米的巨型磚雕作品——八坊十三巷全景圖,多元的地理環境和悠久的人文歷史在青磚上徐徐展開。畫面由臨夏有名的繪畫大師精心繪制,再由“河州工匠”沈占偉等雕刻大師純手工雕刻,畫面精致,氣勢恢宏,堪稱全國磚雕之最。

走進今天的八坊十三巷,一街一巷,一磚一瓦,都銘刻著精致的磚雕。甚至擺放在角落的一張導覽圖、一件裝飾物,仔細看去,都是精雕細琢的民族藝術品。漫步其間,不論是兩步一家的非遺工藝館,還是極具當地特色的美食店,都有著對細節、品位精益求精的匠心傳承。

在八坊十三巷改造建設的同一時期,臨夏州總工會聯合有關部門從2017年起在當地開展了“河州工匠”的評選宣傳活動,30多位在磚雕木雕、雕刻葫蘆、彩繪刺繡、腰刀鍛制等傳統民族手工技藝方面的能工巧匠登上了領獎臺。

4年來,臨夏州總工會一方面有針對性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河州工匠”宣講活動,讓工匠精神、工匠事跡成為持續不衰的熱點、焦點;另一方面,在八坊十三巷為常天平、沈占偉、楊星國、白正兵、茍學賢等多位“河州工匠”獲得者、提名獎獲得者設立“工匠工作室”,常年展示能工巧匠的創造成果。

康勁

[責任編輯:楊凡、汪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勤儉節約是傳家寶,無論發展到什么水平都不能丟

近日,不少地方發起倡議,制止浪費成為商家和顧客的共識;宣揚大吃大喝、暴飲暴食的直播不見了,推廣綠色健康飲食理念的直播受到追捧;節約...[詳細]
人民日報 2020-08-18

人民日報:百年風雨,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從未像今天這樣全面、深刻、長遠;世界對中國的關注,也從未像今天這樣廣泛、深切、聚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詳細]
本報評論部 2020-08-18

河南:25.97萬人易地搬遷奔向好日子

河南 25.97萬人易地搬遷奔向好日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郭章學感慨地道出了河南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給群眾帶來的新生活[詳細]
光明日報 2020-08-18

深圳成“5G全球第一城”,釋放哪些信號?

通信行業資深獨立分析師黃海峰認為,從技術應用、網絡建設數量和質量等各方面來看,稱深圳是“全球5G第一城”并不為過,而C114通信網首席記...[詳細]
環球時報 2020-08-18

澳門擬為冷凍食品標二維碼,追蹤食品流入市場后的動向

澳門政府計劃在每箱冷凍食品標上二維碼,方便追蹤食品流入市場后的動向。據香港《東方日報》17日報道,澳門供貨商聯合會會長葉紹文表示,澳...[詳細]
環球時報 2020-08-18

大山深處,脫貧有良方

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坐落在太行山脈南段。”長治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郭劍青說,“但平順也有獨特優勢,是正宗潞黨參的原產地,發展潞黨參等中...[詳細]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08-18

中華預防醫學會等機構倡議珍惜食物合理膳食

中華預防醫學會等機構倡議珍惜食物合理膳食。本報北京8月17日電為了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促進合理膳食、健康飲食,在國民營養健康指導...[詳細]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08-18

勤儉節約是傳家寶

近日,不少地方發起倡議,制止浪費成為商家和顧客的共識;宣揚大吃大喝、暴飲暴食的直播不見了,推廣綠色健康飲食理念的直播受到追捧;節約...[詳細]
人民日報 2020-08-18

看“面子”不看“肚子”現象仍存 餐企持續發力制止浪費

“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詳細]
人民日報 2020-08-18

像保護野生動物那樣保護野生植物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迎來20多年首次翻新——。我國是世界上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擁有高等植物3.5萬多種,約占世界總數的1...[詳細]
科技日報 2020-08-18

從地攤批發到直播帶貨 小康路上兩代人的交接

從地攤批發到直播帶貨。“廣州和汕頭廠家的貨品即將寄到,能否幫他們帶貨,還要研判一下貨品質量、價格……”“臨沂本地的家居四件套廠家我...[詳細]
科技日報 2020-08-18

香港郵政將推出香港海洋公園主題郵票及多款集郵品

新華社香港8月17日電(記者朱宇軒)香港海洋公園17日表示,與香港郵政合作的“香港主題公園——香港海洋公園”六枚特別郵票及多款集郵品將...[詳細]
新華網 2020-08-17

文旅部:將反對食品浪費列入旅游住宿業和旅游景區標準

8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黨組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的重要指示,研究部署文化和旅游系統貫徹落實工作。目前...[詳細]
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0-08-17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