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南方洪澇對水稻生產影響如何?權威回應來了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

2020-08-20 14:43:08

今年入汛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入梅時間早、持續時間長,降雨分布廣、累計雨量大,部分地區發生較重洪澇災害。汛情發生正值早稻灌漿收獲、中稻田間管理和晚稻育秧移栽的關鍵時期,給水稻生產帶來不利影響,引起廣泛關注。

災害發生后,農業農村部組織水稻專家組,實地調研評估災害影響,科學指導災后生產恢復,因地制宜開展技術指導,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

“從實地走訪和調研看,今年汛情區域相對集中,受災程度最大的是早稻,一季中稻和雙季晚稻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但由于種植面積擴大、技術保障增強等因素,水稻有望災年實現豐收。”全國農技中心副主任王戈告訴記者。

四川瀘州水稻迎來收獲季。劉學懿 攝

//

沒有逆轉早稻增產的趨勢

//

“洪澇災害導致局部地區早稻田塊無法及時收獲,倒伏和穗發芽現象嚴重,單產受到一定程度影響,但沒有逆轉增產的趨勢。”王戈分析。

一是種植面積擴大。今年國家采取了強有力的措施恢復早稻生產,休耕和拋荒田塊得到全面恢復,早稻種植面積大幅增加,為總產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調查,今年湖南、江西、廣東和廣西4省(區)早稻面積明顯增加,比2019年增加約470萬畝。各地反應,今年早稻受災面積雖然比較大,但成災面積和絕收面積要小很多。早稻主產區面積大幅增加給早稻受災騰出了空間,為穩定水稻產量提供了面積保障。

村民們抓住晴好天氣收割水稻。劉學懿 攝

二是早稻群體構建合理。今年早稻生長期間,前期氣象條件總體有利,溫光水等資源匹配較好,秧苗素質好,具備豐產基礎。據多點定點調查對比,今年早稻平均畝穗數21.1萬穗,比上年增加0.2萬;穗粒數115.4粒,比去年增加1.2粒;結實率77.4%,比去年減少1.1個百分點;千粒重,比去年下降;理論產量,比上年下降。

三是技術保障增強。我國超過1000萬畝早稻種植的省份共4個,廣東、廣西兩省(區)受洪澇影響不大,湖南、江西兩省受災較重,受災區域以沿江沿湖地區為主。這些區域歷史上災害頻發,抗災減災意識較強。近年來,隨著規模化經營主體增多,集中育秧面積不斷擴大,烘干設備數量不斷增加。集中育秧大幅度提高了秧苗質量,提高了作物本身抵御災害能力;烘干設備為早稻搶收提供了保障,大幅度降低了災害損失,使災年奪豐收成為可能。

//

中稻單產和總產有望與去年持平

//

“從中稻生產情況看,盡管洪澇災害導致南方部分中稻生育進程推遲,無法及時曬田,分蘗受阻,不利于高產群體構建,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白葉枯病、紋枯病易發,但目前中稻處于苗期,后期回旋余地大,只要后期不出現大的自然災害,單產和總產有望與去年持平。”王戈指出。

這主要是因為中稻受災區域集中、應對措施及時和儲備技術成熟。

資料圖:8月4日,湖南岳陽防汛大堤旁的稻田。楊華峰 攝

我國中稻分布范圍廣泛,主要分布在東北稻區、西南稻區和長江中下游稻區,2019年種植面積約為3.04億畝。調研發現,今年災情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以湖南、湖北、安徽、江蘇4省為主,由于該區域中稻正處于分蘗期,耐淹性強,對整體生產影響程度有限,成災和絕收主要集中在沿江沿河蓄洪區,占全國中稻面積比重不大。

同時,災害發生后,各地高度重視減災工作,第一時間根據積水情況,采用機械排水或挖排水溝等方法,排除田間積水和耕層漬水,減少積水時間,退水之后及時追施速效化肥,促進植株恢復生長和高產群體構建。對受澇田塊,可根據莖蘗數量,堅持分次排水、多次露田,調控群體質量,提高分蘗成穗率。中稻生長后期可根據不同種植方式、品種和苗情,在群體高峰苗已過、葉色明顯褪淡顯“黃”時合理施用穗粒肥,適當增施鉀肥,加速籽粒灌漿。

此外,近年來,我國的水稻洪澇災害研究比較多,減災技術成熟。

//

晚稻生產再獲豐收有保障

//

“從晚稻生產情況看,洪澇災害導致部分晚稻秧田被淹,秧苗素質偏差,早稻騰茬晚影響雙季晚稻適時栽插,特別是機插秧超秧齡現象突出,苗高苗弱、返青期延長,不利于晚稻穩產高產。但晚稻生產也存在種植面積增加、技術儲備充足等有利因素,只要田間管理措施到位,晚稻生產再獲豐收有保障。”王戈分析。

據悉,我國地域寬廣、幅員遼闊,生態類型多、資源稟賦各異,而災害往往是區域性的、階段性的,一個區域或一季作物受災,并不等于全年和全國減產。近年來,隨著科技水平提高,水稻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不斷增強。從全國范圍看,氣候復雜多變,每年都有受災減產的區域,也有無災增產的地方,總量上實現相互補償,空間調節余地大。

“從水稻本身看,有一定的群體自我調節和產量構成因素的補償能力,個體和群體相互依存和制約最終形成不同的產量結構,比如畝穗數減少了,一定程度上穗粒數就會增加。實際生產中,只要強化災情監測預警、強化防災減災預案落實,只要應對措施到位、補救技術得當,大災之年同樣可以獲得豐收。”王戈表示。

[責任編輯:楊凡、武云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