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0-08-21 14:19:08
夏秋之交,廣西欽州市浦北縣北通鎮清湖村九梅麓,綠樹成蔭、古荔成園,一顆顆圓潤飽滿的龍眼壓彎枝頭,飄出陣陣清香。在賀州市八步區蓮塘鎮炭沖村,一幅寧靜和諧的鄉村美景:繞寨而行的清澈山泉、頗具特色的鄉村公園、種著綠樹的鄉村小道;坡屋頂、小青瓦、花格窗、青石板,改造后的桂林市桃花灣蘆笛三村成為桂林人的“城市后花園”,生態休閑游風生水起。
幸福就在身邊。在廣西,家門口的生態旅游讓鄉間村落煥發強勁的生命力,一條宜居宜業、惠及各方的發展之路,正在讓村民實現“從美麗鄉村走向美麗生活”。
新觀念,炭沖村華麗轉身
以前的炭沖村,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到處都是廢棄舊房屋和曬谷場,臭氣熏天的豬舍讓人不禁掩鼻而逃。短短幾年間,炭沖村就獲得了“廣西清潔鄉村百佳村屯”“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區”等榮譽。
“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要‘面子’美,更要‘里子’實。”賀州市八步區蓮塘鎮炭沖村黨支部書記黃高祥說。
村里開辦了農家道德講堂,由村里的道德模范、鄉賢、族老用當地方言主講中央形勢政策,講通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講懂農業技術和致富本領,講活道德故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把晦澀的文字結合身邊的真實故事讓文明傳播得更遠,從根本上做好村民們的思想道德建設。
“村里人現在變得更愛看書學習了。”今年年初,賀州探索建設了兩個鄉村便民書柜點,其中一個便建在炭沖村黃屋排衛生室旁,與設置在炭沖村村委的農家書屋互補有無,定期更新書籍種類。
在炭沖村發展的背后,村民們常常會提及“三駕馬車”:黨員先鋒突擊隊、村民理事會、顧問團。在“三駕馬車”的帶動下,炭沖村風貌得以提升,工作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不斷被破解,美麗鄉村建設有了多重保障。
環境美了,村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參與公共事業的意識也增強了。“去年底,進村主道要擴寬改造,村民彭育茂二話沒說,自己動手拆除了影響道路施工的豬圈。”炭沖村村主任彭福步說。
這就是變化。經濟指數升起來,就業機會多起來,腰包鼓起來,文明素質高起來。炭沖村馬鞍寨在農業生態觀光旅游方面不斷發力:休閑餐廳、游客接待中心等旅游配套設施逐漸完善。“我們希望通過改善村里的環境和村民的精神面貌,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創業,達到拴心留人的目的。”彭福步說,“在炭沖寨,我們以樹齡達200年的古榕樹為核心,打造古榕休閑片區;在王屋排,去年底我們種下了60畝的黃花菜,目前長勢良好……”生態農業觀光采摘、農家樂、山泉水上樂園、塘邊垂釣等藍圖設想早已在規劃中,炭沖村的未來會更美。
新思路,民宿點綴民山村
群山聳入云,晨霧系腰間。
小樓半遮面,隨風露真顏。
蟬鳥齊歡唱,友朋聚笑言。
清晨,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民山村,重重青山相擁而立,霧氣繚繞,恍如仙境;民房半藏半露、三兩而聚;蟬鳴鳥啼,清靜中添了生機。清新、寧靜、舒適的環境引來絡繹不絕的“候鳥人”,四面八方的“候鳥人”點綴了民山村。
順著山腰綠林間干凈寬敞的鄉村硬化路前行,一棟風格清新的三層民房映入眼簾。放眼望去,四面皆山,錯落有致,綠意盎然。遠近的山腰上,稀稀落落半藏著人家,透著些許古樸與神秘,又有清風低語,綠樹頷首,令人心曠神怡。
“這是我們的休憩小站。”記者在“候鳥人”馬大姐的招呼下,參觀頂樓布置,一張古香木質長桌,幾把靠背椅,一架布藝秋千,一個簡易水槽……引一股山澗甘泉,泡上一壺清茶,盛上幾盤瓜果,聽幾首小曲,好不愜意。
“如果要選擇清靜的生活,民山是最好的一個地方。”已在民山居住兩年多的天津人王先生告訴記者,他們這些在民山相識的朋友,來自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地,“周末在此相聚,讓浮躁的心稍作停留”。
以前,民山村只有泥土路,車輛進出不便,特別是雨天,路面濕滑,行車艱難且危險。自開展精準扶貧以來,村里建設了6條硬化路,給村民和游客都帶來了便利,也吸引了更多“候鳥人”的到來。路通了,群眾的思想也通了,對發展民宿越來越有信心。
盧阿婆是民山村廷務屯邊緣戶,2018年小兒子意外離世,留下兩個孩子需要她撫養。所幸新房剛建成,就有“候鳥人”找上門來租房,大大減輕了盧阿婆的壓力。巴馬縣委常委、副縣長蔡山帝了解情況后,申請了4萬元幫扶資金,為盧阿婆添置了家電,令老人感激不已。
在民山村,像盧阿婆這樣做民宿的群眾有20戶,每戶每年租金收入5000元左右,這對村里人而言是一筆不錯的收入。
“民山村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民宿發展潛力很大。”河池市委常委、巴馬瑤族自治縣縣委書記王軍告訴記者,縣里決定進一步發揮民山資源優勢,將民山村打造成為高端民宿勝地。“群眾思想解放了,積極性很高,發展民宿信心十足。”民山村黨支部書記冉紹聰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藏于萬重山中的民山村,正在黨的扶貧政策引領下,依托大自然賦予的資源優勢,行進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上。目前,全村剩余貧困人口1戶5人,貧困發生率已降至0.62%。
新視野,拓展升級魯家村
“我的家鄉是桂林秀峰區桃花江畔魯家村。”村民陽志宏向人們介紹自己的家鄉時,臉上總是寫滿自豪。
村子里的磨盤石刻塑像,講述著魯家村與豆腐的淵源。在魯家村村民世代口頭相傳的故事里,村太祖復姓歐陽,祖籍江西吉安,與宋歐陽修同宗。明末南遷,途中改復姓歐陽為陽。魯家村以豆腐香、腐竹醇、豆芽嫩而聞名。
依托桂林“兩江四湖”二期改造和蘆笛景區的建設,政府對布局零亂、巷道狹窄、污水直排入江的魯家村進行改造,形成完善的自然生態聚落。魯家村也因此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還被確定為廣西特色景觀名村名鎮。村民們通過開民宿、餐館、商店、房屋出租等形式,在家就能實現就業。
村子變樣,是將自家房子出租還是經營飯店繼續創業?陽志宏選擇了后者,在開發魯家美食上發力:“磨豆腐”“做豆腐”“吃豆腐”,開發經營豆腐體驗坊,做成魯家村最大的豆腐餐飲。
應時而生的食材、應時而做的美味吸引著游人,成就了村民。“家鄉的故事,是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就是歷史的見證。”陽志宏說。
“村莊變美了,旅游業火了,又在自己家門口,我迫不及待想回來。”曾經在英國從事餐飲工作的陽志斌也返鄉創業,經營餐館,年收入達50多萬元。“和家人在一起,有自己的事業就是小康。”陽志斌說。
漫步魯家村,俯拾皆是景。戲臺、知青房、豆腐坊、荷葉廣場,品嘗豆腐美食,觀賞山水田園風光,感受桂林彩調劇的魅力,如置身世外桃源。
“全場爆滿,有序排隊中。”陽志宏發微信說,現在更需要潛心研究,使菜肴保留一種天然的味道……在他看來,美食從來就不僅僅是吃本身,它還是文化、是風俗甚至是人生哲學,需要一路前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