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2020-08-22 10:12:08
新華社客戶端甘肅頻道8月21日電 全國勞動模范雷托勝是一位蘋果“大王”。他種蘋果37年,種出了成績,更悟出了道理。
他是方圓幾十里第一個“不安分”的農民:第一個承包村集體果園,第一個把蘋果樹栽進自家耕地,第一個拉著架子車進城賣蘋果。
此后幾十年,他“蟬聯”各種第一。在他的蘋果園里,每棵果樹的平均產值近千元,雷托勝兩口子的年純收入可達30萬元。
雷托勝的家鄉在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這里屬于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山大溝深,深度貧困。小時候,家鄉干旱缺水,種莊稼種啥啥歉收。他的兄弟姊妹多,人多地少。從十七八歲開始,他就想方設法沖破貧窮的桎梏。幾十年下來,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在別人眼中,雷托勝的事業是勤勞打拼闖出來的,而不斷學習新技術才是他的訣竅。幾十年來,每次有新的果業科技推廣,他都是第一個“吃螃蟹”,第一個嘗到甜頭。
甜頭,不僅是效益的最大化,也有成本的最小化。
10年前,黑色地膜剛開始“下鄉”。在村民猶豫不決時,雷托勝就給自家果園里穿上了“黑衣”。他認為鋪膜雖然花錢,但保墑效果好,可以大大節省灌溉的水費及人工費用。
最近這兩年,他又迷上了蘋果矮化密植,挖掉園中高大的蘋果樹,栽上了新苗。他又算了幾筆賬,過去采摘蘋果全靠人工,在采摘高峰季節,聘請一個女工,日工資要120元。矮化密植后,果園就能實現機械化采摘,平時1個人可以照看6畝果園,采摘時也可省下許多人工,也可以省不少錢。
這種強烈的成本控制意識,是雷托勝幾十年來養成的經驗,它緣起于一個農民從小養成的節約習慣。他至今記得父母的教導:“糧食是自己身上的肉,水是自己身上的血,一點都不敢浪費。”
雖然雷托勝老兩口的年收入超過30萬元,吃魚吃肉已是常態,但老兩口每頓飯始終保持兩個菜、兩碗面。即使有剩飯、剩菜,也會放到冰箱里冷藏,下一頓熱了再吃。
從節約糧食的一點一滴做起,雷托勝養成了能省則省、絕不浪費的習慣。他說,日子再好錢再多,也經不住大手大腳亂花。
雷托勝所在的雷溝村,如今幾乎每家每戶都專業種植蘋果,80%的家庭住上了二層小洋樓。家家戶戶的致富路不盡相同,但許多果農精打細算的意識,都可以追溯到節約糧食的習慣上。
做好勤勞致富的加法,做足勤儉節約的減法。當我們走向全面小康時,這“一加一減”,更顯重要。只有這樣,幸福之水才會綿綿久久,永續流淌。(新華社記者張欽、黃愛萍、李杰、崔翰超、馬希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