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8-24 17:57:08
新華社昆明8月24日電 題:記者手記:“追象”不易
新華社記者嚴勇、姚兵
7個人,要追18頭野象,負責監測它們的活動位置,并及時發出預警信息。聽上去很難,可他們最終做到了。“追象人”通過長期追蹤監測,有效緩解了人象沖突。
日前,記者前往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采訪,認識了當地的幾位亞洲象監測員。隊伍里共有7人,年紀最大的是普宗信,年近50歲,我們喊他“老普”,五年多來主要負責地面監測;最小的是無人機手向志杰,是一位“90后”,大家喊他“小向”。
和他們長期“打交道”的是一群野生亞洲象,多年前走出保護區遷徙至此。因保護力度的加大,該象群目前已增加至18頭,其中還有3頭幼象。它們通常喜歡組團下山覓食,隨時可能與上山勞作的農戶發生“正面沖突”。
這時,山下的監測員隊伍也會集體出動,全天監測它們的動向。“象群一旦與人遭遇便可能發起攻擊,后果不堪設想。”老普說,近年來,野象活動空間逐漸與人類生產生活區域重疊,這對他們的日常監測預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真正了解“追象人”,還得從他們日常工作的一天開始。
在勐海縣,有三個野象活動區域,老普主要負責其中的勐阿鎮片區。吃完晚飯,老普像往常一樣看了下手表,跟我們說:“早晚是野象出沒的時段,到了中午就會進林子休息。今天天氣不熱,野象應該會早一點出來,很有可能還會出現在沒吃完的那片甘蔗地附近。”
過了一會兒,我們一行四人跟著老普出發了。他熟悉路況,開車在前面帶路。
行進途中,道路兩旁幾乎都是莊稼地,有甘蔗、玉米等。越往前開,道路越窄,老普示意我們下來步行。他獨自走在前面,精力高度集中,急于找到野象留下來的任何一處痕跡。
隨后,幾個大象腳印引起了他的注意。老普順著野象前進方向往前走,又發現了幾坨象糞。他往上面踩了幾腳,用手扒開找線索。“這是早上拉的,還很新鮮。昨天象經過哪些地方,吃了什么東西,我們從這上面能大概判斷出來。”老普說。
根據多年經驗,老普發現野象食性發生了變化:以前只吃點甘蔗、玉米,現在老百姓種的菠蘿、火龍果這些水果也愛吃了。
夜色漸晚,基本摸清野象活動范圍后,老普配合小向升起了熱成像無人機。很快,他們找到了象群中的“老大”和“老四”,兩頭公象正在一條水泥路上晃蕩,朝記者所在的位置走過來,距離越來越近。
老普打著手電筒徑直往前走,在一個拐彎處遇見了正在覓食的“老大”。為了不驚動野象,老普第一時間往回撤,示意準備發車。接到他后,我們趕緊退到了一戶村民家,氣氛有些緊張,但老普氣定神閑。
“‘老大’體型最大,但性格較溫順。最近一直都是帶著‘老四’出來,有點想要培養它的意思。”說完,老普把無人機抓拍的照片和野象位置發到預警平臺和周邊村寨微信群。
隨后,小向繼續盯著無人機顯示屏,監測野象行蹤。老普和其他同事挨家挨戶通知村民注意防范。
老普說:“避免人象沖突,關鍵在人。追到象了,就得趕緊把人盯住。”
忙完已是深夜,眼看著村民家的燈都熄了,老普才回家休息。第二天一早,他們還會趕到野象活動位置,一邊“人機結合”繼續守象,一邊還要攔住上山勞作的村民。遇到不理解的農戶,老普偶爾會發脾氣,直到把他們罵走為止。
“多數村民還是配合我們工作,紅臉的時候也有。”老普說,近年來發生的幾起野象傷人事件幾乎都是在預警范圍內,他們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參與采寫:孫敏、陳欣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