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聚焦慢就業現象:“慢就業”不能變為“懶就業”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

2020-09-20 04:20:09

“慢就業”不能變為“懶就業”

【聚焦·“慢就業”現象】

步入“金九銀十”,求職招聘又迎來一年中的旺季。當大多數高校畢業生為找工作而焦急忙碌時,有一小部分學生既不著急就業,也沒有繼續深造,而是選擇去游學、支教或者創業考察等,慢慢考慮人生道路。這種做法被稱為“慢就業”。

據統計,我國越來越多90后,尤其是95后年輕人告別傳統的“畢業就工作”模式,成為“慢就業族”。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一邊是數量屢創新高的高校畢業生,一邊是受疫情影響調整招聘計劃的用人單位,壓力之下,2020年應屆畢業生“慢就業”現象更加凸顯。據一項面向全國8.8萬名應屆畢業生進行的網絡調查顯示,8%的畢業生選擇“慢就業”。

“慢就業”雖然只是很小眾的一種選擇,但近年來輿論場上的熱議,說明它已經成為一種值得注意的社會現象。怎樣避免“慢就業”演變為“懶就業”“不就業”?疫情之下“慢就業”現象越發凸顯的背后折射出哪些值得關注的問題?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1.“放慢步伐,只為更堅定前行”

很多人認為,畢業后趕緊找個工作是人生正道。但現在一些年輕人偏偏選擇背道而馳。湖南某理工科大學畢業的何偉(化名)就是其中一位。

何偉大學學的是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大四的時候曾去一家火電廠實習。這段實習時光,他確定了自己不喜歡做本專業的工作,但對未來想走的路沒有完全想好。他不愿意盲目地找一份在電廠的工作消磨自己的熱情和時間。于是,他選擇了在“慢就業”中尋找方向。

從小熱愛看書、喜歡清靜的何偉萌生了去學校當老師的念頭。他一邊準備著考取教師資格證,一邊去所在城市的教育培訓機構做兼職,增加對教師職業和對自我的認知。通過一年的準備,今年他成功被當地一所中學錄取,成了一名初中物理老師。

墨爾本大學管理會計專業研究生李容辰代表了部分認同“慢就業”的年輕人。他認為現在越來越多90后、95后選擇“慢就業”,體現了這個群體對選擇自我發展方向越來越強的責任感和更加審慎的態度。

“無論是選擇專業還是選擇工作,沒有對行業的充分了解,很難找出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我身邊不少人對自己曾經選擇的專業感到后悔。合理的‘慢就業’是對自己負責。選擇了適合自己的“賽道”,付出的努力才更有意義。”李容辰說。

相比國內,“慢就業”現象在西方很多國家并不顯得另類。在高中畢業大學前、大學在讀期間、大學畢業后,甚至在剛工作不久的一段時間里,都有年輕人暫緩下一步的學業或者工作,花半年或一年時間,參加實習、做志愿者或游學等。這段時間被他們稱為“間隔年”(gap year)。

“間隔年”之后返回學校或者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可能對選擇的專業或工作更加有自信,態度更加積極。有國外研究表明,那些經歷過“間隔年”的學生在大學期間的成績普遍比沒有經歷過“間隔年”的學生要好。

“‘慢就業’現象折射出青年一代的多元擇業觀。他們對好工作有自己個性化的理解,并愿意為了自己理想的工作承受壓力、付出努力。這是值得肯定的。他們‘慢’下來,只為更堅定地前行。”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統一戰線理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吳星辰說,“但是,作為成年人,要對自己負責,‘慢就業’要建立在自食其力、自己能養活自己的基礎上。”

2.“慢”不是目的,關鍵要有意義

“慢就業”是一個中性詞。對于合理的“慢”,社會應當更加理解和包容,但對畢業生而言,“慢”不是目的,不能為了“慢”而“慢”。無論快與慢,年輕人盡快找準屬于自己的“賽道”才是關鍵。

雖然2021年才畢業,李容辰現在已經開始忙著投簡歷找工作了。對于他這樣決定畢業后回國工作的留學生,要考慮國內很多企業“只招收應屆畢業生”的硬性要求。“而且我在本科期間對研究生專業和工作的規劃都比較清晰,也就沒有‘慢就業’的必要了。”李容辰告訴記者。

畢業于北京某大學外交學專業的于小文(化名)坦言,一些畢業生選擇“慢就業”是無奈之舉。有些同學當年選擇專業就是“父母之言”,并不是出于自己的興趣,畢業后不想從事相關工作;有些同學選擇的專業跟市場需求不匹配,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還有些同學在激烈的就業競爭面前敗下陣來,被迫選擇“慢就業”。今年,當畢業遇上疫情,加入“慢就業族”的畢業生可能會更多。

如果不得已而選擇“慢就業”,該如何“慢”出意義?“‘慢就業’的時間因人而異,最好不要超過一年,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明確的規劃,不能因為學習或工作壓力的消失就漫無目的,演變成了度假,更不能成為渾渾噩噩的‘啃老族’。應該牢記,這段時間是個‘探路’的過程,要作出嚴肅、慎重的決定。”李容辰說。

北京一家物流公司的招聘負責人表示,對于“慢就業”的學生,公司看重的是這段時間他到底做了什么。如果只是無所事事、游手好閑,這會讓人懷疑該學生的責任心和進取心。“慢”下來,是為了讓自己步伐更堅定、更有競爭力。合情合理的“慢”,才能讓人信服。

3.學校和社會需要“快思考”

對于高校畢業生來說,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是他們的心愿。“慢就業”的目的是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慢就業”現象的背后,不僅僅是青年擇業觀的改變,也反映出諸多值得關注的問題。

“學校設置職業規劃課程,幫助學生明確職業興趣、充分認知自我;對于就業方向不明朗的專業,學校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更加匹配;企事業單位給予高校學生更多實習交流、了解行業的機會;家長更加尊重孩子的想法,不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在孩子身上……”這些都是青年學子們真切的愿望。

畢業求職,對于青年學子來說是一個特殊的階段。全國上下、各地各部門對于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所下的功夫不可謂不大。“高校畢業生就業事關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慢就業’鞭策社會各界進行‘快思考’。”湖北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院副院長、教授方衛兵說,讓畢業生更好地實現職業理想,除了學生自身努力,還需要學校、家長、社會等各方面共同助力。

方衛兵表示,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和就業技能指導,同時注重畢業生跟蹤調研,特別要關注“慢就業”畢業生,了解未就業情況及原因,及時提供心理咨詢與就業指導;社會要多為高校學生提供接觸行業、接觸社會的機會;家長既要尊重子女,又要及時糾正其錯誤觀念,鼓勵子女勇敢面對挑戰、開啟職業生涯。

(本報記者 龔亮 本報通訊員 崔梅寧)

[責任編輯:楊凡、單提詞]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科研發現:青藏高原碰撞誘發太平洋板塊向西北俯沖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孫衛東告訴記者,此前學界一直認為,太平洋板塊由向北俯沖突然轉向變為向西北俯沖,是因為洋殼年齡差異導致密度...[詳細]
新華社 2020-09-20

搬出大石山 融入新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督戰未摘帽貧困縣)

截至2019年底,貴州省188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全面完成。為讓搬遷群眾搬得出、住得好、有事做,貴州眼下正通過層層督戰、成立專班等方式,...[詳細]
人民日報 2020-09-20

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湖南新篇章

9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并作重要講話,在當地干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一定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認真落實黨中...[詳細]
人民日報 2020-09-20

“稻村”走上現代農業新路(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奔騰的飲馬河西岸,廣闊的稻田已泛起淡黃色。得益于飲馬河水的灌溉,吉林長春市九臺區紅光村水稻種植遠近聞名,素有“稻村”之譽。曾經,村...[詳細]
人民日報 2020-09-20

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中醫力量(一線抗疫群英譜)

最近,化濕敗毒顆粒獲得首個海外藥品注冊批文,正式以藥品身份進入阿聯酋市場,中醫藥力量在全球抗疫中扮演重要擔當。化濕敗毒方是治療新冠...[詳細]
人民日報 2020-09-20

促進穩定發展 實現長治久安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9月17日發表《新疆的勞動就業保障》白皮書,從新疆勞動就業的基本狀況等六個方面,全面反映新疆把促進勞動就業作為最大的...[詳細]
人民日報 2020-09-20

車險綜合改革啟動 新保單昨日上線

車險綜合改革啟動新保單昨日上線。交強險總保額從12.2萬元提高至20萬元。值得關注的是,車主新保單可享受保障提升保費卻省了的實惠外,對于...[詳細]
北京青年報 2020-09-20

上班用電腦下班玩手機 “低頭族”須警惕“腦子漏水”

原標題 “低頭族”須警惕“腦子漏水”。其實,這里的“水”是指腦脊液。2.越來越多的腦脊液外漏是脊柱骨關節退變所致[詳細]
光明日報 2020-09-20

對話曹德旺:制造業企業一定不能有賺快錢的想法

透明的玻璃,透明的福耀。幾天前,臺風與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所在地福建福清“擦肩而過”,帶來了充沛的雨水。企業不要為“出海”...[詳細]
經濟日報 2020-09-20

院士“科學三問”開啟精彩科普日

院士“科學三問”開啟精彩科普日。”“什么是科學精神。”“什么是科學家精神[詳細]
光明日報 2020-09-20

云南瑞麗:287254份樣本核酸檢測完畢,均為陰性

9月19日晚上,瑞麗市召開第六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截至目前,瑞麗市共診斷2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均為緬甸輸入,目前患者病情...[詳細]
人民日報客戶端云南頻道 2020-09-19

滬臺社區交流在“云端”延續

新華社上海9月19日電(記者潘清)“多年來,我們在彼此的互動交流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在這里,我預祝奉賢區的好朋友們中秋快樂。奉賢區多...[詳細]
新華網 2020-09-19

2020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在臺北開幕

新華社臺北9月19日電(記者吳濟海、傅雙琪)2020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19日在臺北孫中山紀念館開幕。兩岸200位名家的書法篆刻展、100位青少年...[詳細]
新華網 2020-09-19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