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9-21 16:52:09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 題:劉海東“改種”記
新華社記者謝昊
雖已入秋,北京正午的陽光依舊強烈。在房山區竇店鎮下坡店村的玉米種植基地,46歲的種植戶劉海東穿梭田間,扒開葉片查看玉米長勢,不一會兒額頭上就滲出一片汗珠。
田間空地上,新摘的水果型玉米“BM380”黃白相間、脆嫩飽滿,在陽光的照耀下泛出鮮亮的光澤。
“水果玉米是鮮食玉米的一種,可以像水果一樣生吃,營養價值高,皮薄汁甜十分可口。”劉海東一邊說著,一邊將一大穗玉米塞到記者手里,“今年玉米長勢好,又是一個豐收季,你們一定要嘗一嘗。”
劉海東所在的下坡店村過去是典型的傳統農業村,以種植小麥和玉米為主,土地產出微薄。村民平時大多在外務工,農忙時回家種地。“以前光種地連日常開銷都成問題。”劉海東說。
聽說鮮食玉米收益高,2015年,劉海東開始琢磨種植新品種。但由于不了解品種特性,種出來的玉米口感一般,產量和價格也不理想。“種地的收入除去地租等成本,一年下來反倒還虧錢。”劉海東說。
轉機出現在2017年。在房山區種植業技術推廣站的推薦下,劉海東的農場成為北京市糧經作物創新團隊的試點基地。在北京市農科院等單位專家的指導下,劉海東淘汰老舊品種玉米,改種水果型玉米“BM380”和甜加糯型玉米“農科糯336”等高產優質新品種。同時,通過育苗移栽、深“V”覆膜播種、適期晚播等創新技術,改變傳統的兩茬栽培模式,鮮食玉米上市時間也由原來的7月到9月集中上市延長至6月到10月分散上市。
針對北京地區中高端消費需求旺盛、新型銷售模式發展迅速等特點,劉海東將過去的大車批發銷售改為線上銷售、團購銷售。“疫情之下,我們的團購訂單接踵而至,已經占到總銷售量的三成。”劉海東說。
嘗到甜頭的劉海東,更加相信科技和市場的力量。他將鮮食玉米的種植規模擴大到70多畝,每畝凈利潤達到4000多元。“都是種玉米,以前老玉米一畝地的利潤也就1000多元,現在翻了好幾番。好多鄰居看到我的成功,都紛紛改種鮮食玉米。”劉海東說。
據介紹,北京鮮食玉米種植面積自2015年開始,以每年10%至15%的比例增長,2020年種植面積預計突破3.5萬畝。“鮮食玉米產業具有高產值、高附加值的特征,符合當前北京農業高質量發展要求,有著廣闊前景。”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高級農藝師裴志超說。
借助科技和區位優勢,北京逐漸成為全國鮮食玉米的研發中心,引領國內鮮食玉米的研發與推廣。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研究員盧柏山介紹,目前國內鮮食玉米種植三分之一的品種來自北京,部分品種的品質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一年到頭種玉米,最快樂的是豐收的時候。看到咱家的玉米得到顧客認可,再苦再累也值得。”劉海東說。
談到未來,劉海東有一個“浪漫”的構想:在玉米地里建一個主題公園,專門展示鮮食玉米的起源、傳播、生長過程和品種類型。“讓更多的孩子在玩耍中親近土地,愛惜糧食,了解大自然的饋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