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最后的收割

來源:新華網

作者:

2020-09-21 16:51:09

新華社成都9月21日電(記者吳光于)離開偏遠、潮濕的拉木覺村3個月后,52歲的趙早日又回來了。正在火塘邊睡覺的黑貓“啾啾”似乎感應到什么,猛地驚醒,連懶腰都沒來得及伸就躥出院門,一溜煙跑到村口。

地處大涼山腹地的拉木覺村,是四川最后300個還未退出貧困序列的村之一,一年中大部分時間氤氳在霧氣里,莊稼的收成很少,58公里外的金陽縣城仿佛另一個世界。

深山往事

趙早日回老家是為了收割地里的莊稼,看看他的羊兒和已經20歲的老貓。離開這里3個月了,有點恍如隔世。

20世紀30年代,趙早日的爺爺從云南昭通搬到這個大涼山腹地的彝族村寨,為子孫找到一片容身的土地,卻沒能擺脫貧窮。

趙早日小學時成績很好,讀書的夢想卻在母親病倒那年戛然而止。他11歲時已開始下地干活,13歲第一次趕牛犁地,犁頭太重,怎么使勁也抬不起……哥哥和弟弟一直讀書,后來都有了出息,只有他終日與大山為伴。

如今,蕎麥已被早幾天回來的妻子曲么木土火收割得差不多了,地里還有一些土豆。一鋤一鋤地挖下去,一個一個地撿到籮筐里,他們一前一后地忙活著。相守32年,春華秋實在他們的額頭上留下深深的印記。

趙早日說,妻子年輕時美得像朵索瑪花,婚禮那天她穿著美麗的百褶裙,胸前還掛著一支口弦——那是大涼山的青年男女彈撥給心愛的人的小樂器。但自從嫁過來,她就很少有機會用它撥出動人的旋律了。他們幾乎每天早上6點就起床干活:放羊,喂豬,種地……孩子一個個出生,地里卻變不出更多收成。她的一雙大手厚實而粗糙,布滿經年勞作留下的傷痕。

他們的身后,是涼山17.8萬尚未脫貧的父老鄉親。千百年來,貧困猶如一根生銹的鐵索,緊緊綁縛著這片土地。高山、深谷、平原、盆地、丘陵相互交錯,耕地主要分布在丘陵、低山、中山山麓的緩坡地帶,高穩產田地人均很少。玉米、土豆、蕎麥、燕麥艱難養活著一代代涼山人。

趙早日還記得他第一次下山——走了6個多小時山路,遠遠望著那些從樓房里走出來的人,那么氣派,再看看自己,衣衫襤褸、滿腿是泥,他既羨慕又心酸:“這輩子我是注定要吃苦了,但我的孩子不能再像這樣。”這些年,夫妻倆節衣縮食,把孩子們都送進了學校。

山民進城

過去20多年,有11戶人離開了拉木覺村。趙早日何嘗不想走呢?但他無法丟下妻兒。貧窮像一根刺,將他牢牢釘在大山里。他羨慕城里兄弟們的生活,卻也早已接受了自己的命運。直到去年,他聽到一個新詞——易地扶貧搬遷。“搬到城里去住新房子,國家出錢!”他不敢相信,直到他跑到70多公里外的馬依足鄉,親眼看到正在修建的“千戶彝寨”,他信了。

一大片建在半山坡地上的新房與縣城隔江相望,就連縣城最好的居民小區也沒有它氣派。連接兩岸的跨江大橋已近竣工。“搬到這里,我們就是城里人了。”他迫不及待地告訴妻子。

今年6月2日,趙早日搬家了。妻子一輩子沒出過遠門,坐車暈了一路,可一到新家,什么難受都忘了。140平方米的新居有三個臥室和一個大露臺,燃氣灶、熱水器,都是他們過去從沒用過的東西。縣里還送來電視機、洗衣機和1000元的家具購置補貼。搬家頭幾天,趙早日醒來時總要掐自己兩下。“這么大的房子,自己只花了兩萬元,夢里都不敢想啊。”

每天夜里社區的居民們都會圍在廣場上跳達體舞。翩翩起舞的妻子雖已老去,笑容中卻有小女孩般的光彩。剛剛過去的暑假里,孩子們第一次在家里的書桌前復習功課。老趙給自己買了部智能手機,學會了用微信。

過去5年,涼山州有35.32萬像趙早日這樣的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告別“山頭”搬進“城頭”。 這不是一場簡單的位移,而是一場命運的突圍,更是一場社會的變革。認同、接受、適應新身份,無法一蹴而就。對于他們中的很多人來說,老家的土地仍是安身立命的根。為此,政府保留了他們在原住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也保留了部分生產用房,方便有意愿的人輪流返鄉搞種養。原住地則紛紛成立專業合作社,鼓勵搬遷戶流轉土地入股。

拉木覺村從去年開始搞起了養殖土雞、鵝、山羊的合作社,村集體截至目前收入已達到15萬元。這個零的突破讓農民變成了股東,讓撂荒的土地重獲了生機。

“干脆把羊拿去入股吧,等土豆挖完就不種地了。”趙早日和妻子商量。做出這樣的決定,他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在東山社區,政府為每戶搬遷戶提供3000元的產業獎補和2.5萬元的低息貸款,鼓勵他們入股專業合作社。社區成立了運輸公司、建材公司,優先保障搬遷戶就業。社區還成立了8個黨小組,憨厚的趙早日被大家推選為第五黨小組組長,上任后每個月能拿到1000多元補貼。妻子也參加了社區的彝繡合作社,繡一雙襪子掙17塊錢,手腳麻利的她一天繡五六雙不成問題。“將來你掙的錢我倆花,我掙的錢就供孩子們上學。再干幾年,等孩子們都大學畢業了我們就能享福了。”妻子點著頭,趙早日的眼里放著光。

最后的告別

入秋,從金陽到昭覺,再到更遠的布拖、普格、喜德……大涼山一個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里,青壯年們鎖好新居的家門,奔向老家,奔向地里的收成。對于很多人來說,這是最后一場秋收。新家園旁邊建起了工廠,去往長三角、珠三角的勞務輸送專車帶著年輕人的夢想去向遠方。

回到拉木覺村的第三天,快挖完土豆了。山崗上傳來“咩咩”的羊叫,它們似乎也嗅到了離別,穿過濃霧來找主人。趙早日跟它們嘀咕了很久:“我是舍不得你們啊,但人總要往前走吧。”

“以后再回來就是看父母,看它們和貓貓。”老趙打算把地租給鄰居,自己再也不種了。

下山前的那天夜里,火塘邊的妻子突然撥起了口弦,當大伙一起鼓掌的時候,她笑得像個小女孩。趙早日把“啾啾”摟在懷里,摸了又摸。“它老了,去新地方會不習慣的,就留在這里陪著父母吧。”

9月5日,趙早日下山了。裝好200多斤土豆和700來斤蕎麥,揮別他生活52年的村莊,坐上村黨支部書記的皮卡車向著馬依足進發了。

這條漫長而曲折的路上,年少的他曾含著淚,目送哥哥、弟弟走出大山;成為父親后,看著孩子越走越遠。今天,他要沿著它,去往新家園,開啟新生活。

[責任編輯:楊凡、汪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安徽閉環施策保證環保自動監測數據真實準確

新華社合肥9月21日電(記者董雪)記者從安徽省生態環境廳獲悉,為保證環保自動監測數據真實準確,安徽省正在實施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設備安...[詳細]
新華網 2020-09-21

劉海東“改種”記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題 劉海東“改種”記。在房山區竇店鎮下坡店村的玉米種植基地,46歲的種植戶劉海東穿梭田間,扒開葉片查看玉米長勢,不...[詳細]
新華網 2020-09-21

習近平出席聯合國成立75周年系列高級別會議

習近平出席聯合國成立75周年系列高級別會議[詳細]
新華社 2020-09-21

上海為長三角地區培訓知識產權海外維權人才

中新社上海9月21日電在上海市商務委員會支持下,由上海國際貿易知識產權海外維權服務基地與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商法研究中心合作舉辦的公...[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0-09-21

【每日一習話】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

[詳細]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 2020-09-21

美方宣布“安理會全部對伊制裁已經恢復”?中方:美方根本沒有權利

中新網北京9月21日電對于美方單方面宣布“安理會全部對伊制裁已經恢復”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1日在北京的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美...[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0-09-21

自貿試驗區再擴圍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21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說,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商務部和4省市人民政府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詳細]
新華社“新華視點”微博 2020-09-21

上海試點建設“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 首批初顯成效第二批即將啟動

中新網上海9月21日電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也是上海啟動“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一周年的日子。當天,來自上海市民政...[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0-09-21

聯合國成立75周年大會:中國領導人講話受關注

參考消息網9月21日報道。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9月19日報道,聯合國的兩大出資國——中國和美國——之間不斷惡化的緊張關系以及新冠疫情,...[詳細]
參考消息網 2020-09-21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