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2020-09-25 09:27:09
王辰:護理將是未來社會需求增長最快的職業,亟待全方位提升
本刊記者/杜瑋
發于2020.9.28總第966期《中國新聞周刊》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中,投身一線抗疫的不只是醫生,還有一股重要的力量——護士。她/他們是陪伴在病患身邊時間最長,給予病人最細微周到照顧的人。今年2月,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王辰院士奔赴武漢。在兩個多月的抗疫經歷里,他對于一線護理人員的關鍵作用與艱辛不易深有感觸。
恰恰一百年前,在那場導致5000萬人死亡的全球大流感過后,中國護理的高等教育從北京協和醫學院起航。這里培養了中國高等護理教育第一人聶毓禪及7位護理學界最高榮譽——南丁格爾獎的獲得者。
截至2019年底,全國注冊護士總數超445萬。面向未來,中國該構建怎樣的護理人才培養及職業體系?在協和高等護理教育迎來一百周年前夕,王辰接受了《中國新聞周刊》的專訪。
護理有其深刻的專業性
體現著醫院的溫度和厚度
中國新聞周刊:你2月1日就去了武漢,一直待到4月8日武漢解封前。在你看來,面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一線護理人員應承擔什么樣的職責?
王辰:護理人員是最直接、最密切接觸病患的群體,也是照顧患者最細致、周到的一群人,又因為新冠肺炎是一種傳染病,因此,面臨的風險也最大。比如,當面對新冠這樣病情變化很快的疾病時,護理人員要快速反應,在短時間內完成心肺復蘇等搶救操作,而在進行這一系列操作時,又要穿著不透氣的防護服,戴著充滿霧氣的護目鏡、厚厚的手套,難度進一步增大,也更加辛苦。
在面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一方面,護理人員要有非常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對他人生命有憐憫之心,愛護和尊重病人;另一方面,要有非常扎實、深厚的專業技能和專業判斷。專業技能既包括一般護士所應有的面對危重癥患者的醫療和護理技能,也包括做好自身防護的要求。
中國新聞周刊:整整一百年前,協和開辦了高等教育層次的護士學校。1949年以后,中國一度取消了護理高等教育,開展中等教育。過去二十年,不少高校又開始開展護理學本科以及碩士、博士教育,這反映出國家對于護理人才的需求有著怎樣的變化?
王辰:國家對于護理學的認識在不斷加深。護理是對人更加全面照顧的一門專門性和特殊性學科,不只是醫療的延展,而是有著區別于醫療的價值和技術體系,有著醫療所不涉及的部分,因此護理人員需要更專業的教育。我們常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正是在一線護士的專業照料和人文關懷下,病人才逐步康復,可以說,護士是國家典型的技術干部、業務干部。如果說醫療決定一家醫院的高度,護理則決定這家醫院的厚度和溫度。
近年來,護理工作從過去占比較大的生活護理逐步轉向需要更多專業技能的護理,比如說專科護士與公共衛生護士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醫生工作上的不足,與醫生各司其職。同時,隨著公眾對于健康的日益重視,對病人心理上的照顧和對護士人文素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呼喚護理學院士出現
人才培養應多層次
中國新聞周刊:協和醫學院在1985年恢復護理系,在全國招收護理本科生;1996年成立中國第一所護理學院;2004年與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聯合啟動了我國第一個護理學博士項目。協和培養護理人才的特色和目標是什么?
王辰:協和招收護理本科生,意味著把護理教育的專業性提到一個新高度,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有著良好教育背景、受過很好人文和科學訓練的人,才有可能成為護理學界的領軍人物。這既是協和培養護理學人才的路徑,也是其承擔的使命和目標。過去一百年里,協和護理學院涌現出了一批如聶毓禪、王琇瑛、陳路德、林菊英等在內的人才,這些人后來奔赴全國各地與各大院校,為建立中國的護理學學術與技術體系,促進當地乃至全國護理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未來,協和護理學院依然承擔著培養領軍人物的歷史重任。目前,在護理學科、學界亟需大發展的形勢下,出現一些領軍人物至關重要,我們期待將來出現護理學領域的院士。
中國新聞周刊:2018年底,全國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護士在護士群體中占比近70%。未來中國護理人才培養應形成怎樣的層次和樣態?
王辰:要找到一個適當的體系設計,如果刻意要求全社會護理人才都有很高的教育層次,這不現實且培養成本巨大、周期長。同時,從另一個角度來講,護理有其實用性特征。即使是普通人,經過一定訓練,對病人有仁愛之心,很多情況下也可以承擔一些基礎護理工作。護理也有不同層級。一個社會的護理人員構成要與當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但從總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護理人才的受教育層次會逐步提升。目前在全國大的醫學中心,護理人員受教育層次基本上以大專為主,未來可能會上升到本科以上。實際上,國際上護理人員學歷為本科者并不在少數,中國也在走這條路。
護理需求將向社區拓展
勞動價值應得到充分體現
中國新聞周刊:協和護理學院在2015年成立了社區護理學系,在2017年開設老年護理方向,未來這兩個領域的護理將有怎樣的發展?
王辰:未來專業人士需求增長最快的類別中,護士當屬其一,甚至都沒有之一,因為老齡化社會正在快速到來。2016年,中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89%,因此護士將從過去主要局限于診所和醫院,向社區拓展;從過去主要專注于醫療的相關護理,向預防和慢病管理護理領域拓展。這意味著今后既有社區預防保健和家庭護士,也有更多專科護士出現,分工更細化,不同領域有不同類別的專業護理人才。未來,養老院的管理人員,很大程度上會從護理人員中產生,護理人員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整個社會中,護理人員將在更廣闊范圍內照護患者。
中國新聞周刊:就護士這一職業來講,還面臨著工作時間長,職業不被重視,薪資低、離職率高等現狀,該如何解決?
王辰:我國的醫務人員,無論是護士還是醫生,在職業發展上,都應有一個更好的機制和體系設計,這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就護士而言,需要給他們一個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使其“知止而后有定”。這需要整個行業去思考,需要有關部門按照科學規律去規劃。
關于待遇,應建立一種績效激勵機制,對護理人員的勞動價值要有充分的體現,否則,不利于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從業,不利于提高整個行業的水準。我們應按照科學規律、市場規律來體現一線護士的勞動價值。
另外,全社會都需要營造一個尊重護士的氛圍,對護士重要性和專業性的理解要進一步加深。就醫生而言,也應深刻理解護理的重要性,與護士在救死扶傷的道路上形成一種相互扶持、攜手同行的伙伴關系,共同照顧好患者。
《中國新聞周刊》2020年第35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編輯:王詩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