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0-09-28 08:53:09
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鎮農民放下鋤頭拿起筆頭,通過賣畫脫貧,而且將畫賣到了國外?
“這是真的。你看這個手機殼上的畫就是獨峒鎮農民畫的。手機殼銷量還不錯呢。”三江侗族自治縣委宣傳部部長唐利林掏出手機向記者展示。
獨峒鎮位于湖南、貴州、廣西三省(區)交界,是該縣的一個偏遠鄉鎮,離縣城有差不多兩個小時的車程。
記者走進獨峒鎮政府大院,一幅幅大小不一的農民畫令人目不暇接。簸箕畫、服飾、扇子、布藝、十字繡……各種類型的畫作應有盡有。
正在大院里作畫的楊慶宜告訴記者,他與畫結緣來自30年前。30年前,縣文化館的老師見他右手殘疾,而且還酷愛畫畫,就培養他用左手作畫。楊慶宜漸漸愛上了侗畫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藝術形式。在日常生活中,他看到村民上山犁田、洗衣織布等生產勞動的場景,以及百家宴、“月也”等節日的喜慶場面,都會用手中的筆記錄下來。
2015年,楊慶宜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戶的帽子戴在頭上,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發揮自己的特長脫貧致富。”楊慶宜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6年他接到了柳州市一筆漆畫訂單,第一年就賺了1.6萬元。第二年單是漆畫訂單就賺了1萬元,侗族畫也賣了1萬多元。
作畫讓楊慶宜甩掉了貧困帽。他家還有2畝茶園,每年的收益在1萬元以上。“平時我忙完了農活,就來這里作畫賣,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楊慶宜說,“我是大山里的農民,扛起鋤頭上山,天天接近原生態,對農民生活有更細致的觀察。活到老,畫到老。”
侗族農民畫題材鮮明、造型夸張多變、色彩或純樸或鮮艷,地域性與民族性和諧統一,造就了其獨特的民族文化藝術內涵和特色。獨峒鎮作為侗族農民畫的發源地和傳承地,2002年被廣西壯族自治區命名為“廣西民間藝術特色之鄉”,2008年榮獲文化部“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美稱。2012年,侗族農民畫被列入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創作侗族農民畫不僅是脫貧的突破口,還能夠很好地傳承傳統文化。
2019年,獨峒鎮侗族農民畫產值達500多萬元,侗族農民畫家群體每月人均繪畫收入達到3000元,成為侗鄉農民致富增收的示范點。隨著政府對侗族農民畫的大力扶持,侗族農民畫家隊伍也逐漸發展壯大。獨峒鎮先后涌現了楊共國、楊慶宜等10位土生土長的優秀侗族農民畫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