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0-11-25 16:20:11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在全國范圍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
按照貧困縣退出的有關政策規定,貧困縣退出以貧困發生率為主要衡量標準,原則上貧困縣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西部地區降至3%以下。各?。ㄗ灾螀^、直轄市)統一組織退出貧困縣的檢查,并對退出貧困縣的質量負責。貧困縣退出以后,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織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及相關力量對退出情況進行抽查,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檢驗。已經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和貧困戶在脫貧攻堅期內,有關扶持政策不變。
2017年2月26日,江西省井岡山市宣布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截至2016年年底,井岡山市貧困發生率降至1.6%,是我國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后首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
發展產業、易地搬遷、生態補償……每個貧困戶脫貧背后,都是一個系統工程、一場需要拼搏的硬仗。自2013年以來累計減少貧困人口9300多萬,年均減貧1000萬以上,經過今年的努力,剩余貧困人口將如期脫貧。
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縣城風貌。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新聞多一點
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貴州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2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紫云、納雍等9個未脫貧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摘帽退出。
貴州曾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2012年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23萬。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大力實施大扶貧戰略行動,全力打好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等“四場硬仗”,貧困地區出行難、飲水難、用電難、上學難、看病難等得到普遍解決,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了保障。
↑這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臺盤鄉陽芳村村民在扶貧產業五彩米稻田里勞作(2017年9月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 蔡興文 攝
貴州大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將188萬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的群眾搬出大山,搬遷規模占全國近五分之一,是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最多的省份;將產業發展作為實現脫貧和鞏固成效的根本之策,大力發展茶葉、蔬菜等12個特色優勢產業;通過實施農村組組通、安全飲水等三年攻堅行動,建成通組硬化路7.87萬公里,全省所有30戶以上的村民組通硬化路,全面解決279萬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其中貧困人口82.7萬人。
今年以來,貴州集中力量向脫貧攻堅“最硬骨頭”發起總攻,對9個未摘帽縣和3個剩余貧困人口超過1萬人的縣(區)掛牌督戰,確保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觀點
既要兜準 又要兜牢
白丁
對特殊貧困群體,特別是無勞動能力貧困人口、貧困戶,在其他幫扶政策發揮不了作用時,就要靠社會救助來兜底保障。從不斷擴大兜底保障范圍、精準認定兜底保障對象,到穩步提高救助水平、因人因戶精準施策……近5年來,民政領域在脫貧攻堅方面打出了政策“組合拳”,編織了一張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在困難群眾支出增加、潛在救助對象增加的情況下,“應兜盡兜、應保盡保”的目標基本實現,尤為不易。
編密織牢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安全網,非一日之功。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直接同百姓打交道、對賬單,必須經得起時間考驗。因此,脫貧成績單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
隨著各項政策明確,最關鍵的環節就在于如何落實。在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過程中,總有一部分群眾可能因學、因病、因殘、因災等,無法依靠自身努力擺脫困境。構建多層次救助體系,要求根據群眾的困難程度和致困原因作出不同的專項救助制度安排。為此,對存在致貧或返貧風險的群眾,要進一步納入監測范圍,既要兜準底,也要兜住底、兜牢底,以實現弱有所扶、困有所助、難有所幫。
久困于窮,冀以小康。
中華民族徹底擺脫絕對貧困、
實現全面小康的千年夢想,
即將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實現!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