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王東京: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作者:

2021-01-15 10:08:01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今年經濟工作時也再次強調,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落實速度換擋、動力轉換、創新體制等關鍵舉措,把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落實在國家發展的各領域和全過程。

轉向高質量發展必須速度換擋

經濟增速高低并不反映經濟實力的強弱,財富存量也不等同于財富生產力。一個國家進入工業化后期,不應再糾結GDP增速,而應將重點放在提高財富生產力上,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今年是我國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著眼點著力點不能放在GDP增速上”。早在2014年,他就作出了中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判斷。而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經濟增長速度換擋,將原來的“高速”調整為“中高速”。

高質量發展為何要求速度換擋?我們可從以下三個角度看:

第一個角度:從增長速度變化的一般規律看。經濟增長率=(當年國內生產總值/上年國內生產總值-1)×100%。隨著經濟總量增加,等式右邊分母越來越大,而由于邊際產出遞減規律的作用,分子與分母的比率必然下降。比如,當國內生產總值為10億元時,新增加產值8000萬元,增長率為8%;而當國內生產總值擴大到100億元時,即便增加5億元產值,增長率也僅為5%。這是說,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增速放緩是客觀規律。

事實上,西方工業國家的現實已印證了這一點。今天的發達國家皆經歷了從農耕社會到工業社會、再到后工業社會的轉型。農耕時代經濟增長慢,進入工業化時代,經濟增長明顯加快,而到工業化后期,增長速度又放慢了。20世紀50年代,美、日、德、法等國家的年均增長率分別為4.2%、8.8%、9.1%、4.8%;而21世紀的前10年,則分別降至2.1%、1.5%、2.1%、1.2%。

第二個角度:從增長速度與國家經濟實力的關系看。人們通常以為,一個國家經濟增長速度越高,GDP規模就會越大,國家經濟實力也就越強。若僅就當期看,這樣講當然是對的。但要是拿不同時期增長速度作比較,得出上面的判斷卻是錯的。要知道,不同時期的增長速度,其高低并不具有可比性,而且做這種比較很容易給人造成“追求高速度”的誤導。

請看下面兩組數據:1992年,我國GDP總量為2.7萬億元,增長率為14.2%;2019年,我國GDP總量近100萬億元,增長率為6.1%。若論增速,2019年明顯低于1992年;可從增加的產值看,1992年僅增加3800億元,2019年卻增加了近6萬億元。可見,不同時期的經濟增速,與一個國家財富存量(經濟實力)并不是一回事。

第三個角度:從財富存量與財富生產力的關系看。德國經濟學家李斯特曾提出過一個觀點:不能將財富生產力與財富存量混為一談。他說,財富生產力好比果樹,財富則是果樹結出的果子,財富生產力要比財富存量重要得多。根據李斯特的觀點,一個國家的總產值(GDP)可看作一國的財富存量,而財富的市值,則取決于該國的財富生產力,即財富創造收入的能力。

舉個例子:現在甲、乙兩人,分別購置了100萬元的機器。從資產存量看,他們的財富都是100萬元。可甲的機器每年可創造10萬元收入,乙的機器每年只創造4萬元收入。按照資產定價原理:資產價格=該資產未來年收入/銀行年利率。假定年利率為5%,那么甲的資產市值為200萬元,乙的資產市值僅為80萬元。同樣是100萬元的資產存量,可由于財富生產力不同,市值卻大不相同。

分析至此,對我們應有三點啟示:第一,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是客觀規律,當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不應再追求高速度;第二,增長速度的快慢并不反映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強弱,所以不必糾結增長速度,也不必拿增長速度作縱向或橫向比較;第三,一國財富生產力比財富存量更重要,因此發展經濟的重點是提高財富生產力,而不是追求GDP數量。

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轉換動力

受國內資源環境和國際環境變化的約束,高質量發展必須轉換動力,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為此,應加快推進產業向全球產業鏈高端延伸,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

前面我們分析,一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要將重點放在提高財富生產力上。問題是怎樣提高財富生產力?對此,中央明確提出應轉換發展動力。毋庸諱言,在過去高速增長階段,我國經濟主要靠投資、出口拉動;而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后,則應主要依靠創新驅動,通過動力變革,推動經濟質量變革與效率變革。

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何要轉換動力?我認為理由主要有二:一是受國內資源環境約束,以往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傳統生產方式已難以為繼;二是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國際上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抬頭,那種主要靠出口拉動經濟的發展方式也已難以為繼。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經濟要轉向高質量發展,我們別無選擇,必須轉換發展動力。

縱觀世界經濟史,有一個帶有規律性的事實是:誰占據了科技創新的制高點,誰就能成為經濟強國。我們知道,英國是工業革命的故鄉,一戰前一直號稱為“世界工廠”,可到20世紀初卻被美國趕超;二戰后日本迅速崛起,經濟總量超過了德國。美國和日本取得成功的原因雖多,但歸根到底是美國引領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新技術革命;而日本也高度重視科技創新。

經過40多年改革開放,我國已具備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條件。從生產供給看,我們具有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供應體系,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從消費需求看,我國有14億人口,人均GDP達到了1萬美元,中等收入群體已超過4億人,規模居全球第一。

可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目前尚處于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中間位置,一些關鍵核心技術產品仍高度依賴進口,高端數控機床、芯片、光刻機、操作系統、醫療器械、發動機、高端傳感器等還存在“卡脖子”的問題。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特別是在當前特殊形勢下,西方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產品不僅難以引進,而且以前能引進的現在也變得困難重重,甚至出現了斷供。

面對這樣嚴峻的現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而在此之前,習近平總書記已經提出了新發展理念,其中第一個就是“創新發展”。鄧小平同志也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中央高度重視創新,原因是創新在我國高質量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中央強調指出,“十四五”時期要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這些都要求我們必須以創新為動力。否則,沒有創新作支撐,不僅傳統產業無法升級,更不可能建成現代產業體系。

我們知道,當前我國存在的內需不足問題,主要是供給結構和質量不完全適應需求引起的。有鑒于此,中央提出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中外實踐表明,供給側一旦實現成功的顛覆性創新,市場就會以波瀾壯闊的交易生成進行回應。由此可見,創新對擴大內需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另外從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角度看,對我國來說,當務之急是要加快推動產業向全球產業鏈的高端延伸,盡快進入研發設計、供應鏈管理、營銷服務等高端環節,主導重構全球創新鏈、供應鏈。而要達到此目的,就應該加大關鍵核心技術的科研攻關,搶占全球技術創新制高點。只有堅持自主創新,讓科技自立自強,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被人“卡脖子”的問題。

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創新體制

推動創新應重點打通“兩公里”:打通“最先一公里”,政府要改革投資體制,集中財力,加大對基礎研究、“殺手锏”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的投入;打通“最后一公里”,則應完善并落實科技人員收益分享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高質量發展要靠創新驅動,那么創新靠什么推動呢?具體到操作層面,也有兩個問題:一是國家應該支持創新,但并非所有創新都要由政府財政投資,那么政府應投資哪些科技項目?二是科技與產業融合才能轉化為生產力,那么怎樣才能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對創新靠什么推動,目前大家其實已經有了共識。習近平總書記早就講過,科技創新、制度創新要協同發揮作用,兩個輪子一起轉。在談到科技創新與改革的關系時他指出:“如果把科技創新比作我國發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點燃這個新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系。”其意思很清楚,科技創新要靠制度創新推動。

困難在于如何推進制度創新。制度創新當然要堅持問題導向,就當前我國科技體制來說,最突出的問題是財政投入過于分散。無需政府投資的項目,財政投了不少;而應該由政府投資的項目,卻又投入不足。這種局面亟待改變,要及早從制度上明確:今后哪類創新項目由財政投資;哪類創新項目應該面向市場籌資。

根據中國的實際,政府投資創新應重點打通“最先一公里”,即核心技術創新。所謂核心技術,是指基礎理論研究、“殺手锏”技術、顛覆性技術等。對政府重點投資核心技術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這些領域,我們同國外處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如果能夠超前部署、集中攻關,很有可能實現從跟跑并跑到并跑領跑的轉變。”

政府之所以要投資核心技術創新,從經濟學角度講,因為政府的職能是提供公共品,而核心技術成果就是公共品。比如基礎理論研究,其成果顯然不同于應用技術成果。應用技術成果是商品,可以有償轉讓;而基礎理論成果卻不能成為商品,也不能通過市場取得回報。比如,達爾文的“進化論”是舉世公認的偉大發現,可是有誰會花錢去買“進化論”呢?

“殺手锏”技術雖不屬于基礎理論研究,可此類技術研發事關國家公共安全,而且不以營利為目標,這就決定了此類技術創新成果也具有公共品屬性;而顛覆性技術創新一旦成功,不僅可推動國內產業實現顛覆性升級,而且能整體提升國家競爭力。然而此類創新投資大、風險也大,所以需要國家投資支持。

再看科技成果轉化。我國技術專利數已連續多年居全球之首,可科技成果產業化率不到6%。針對此現狀,我們必須要打通“最后一公里”,拆除阻礙產業化的“籬笆墻”,疏通應用基礎研究和產業化連接的快車道,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精準對接,加快科研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把科技成果充分應用到現代化事業中。

美國在這方面的經驗可以借鑒。1980年前,美國科技成果轉化率也不高。當時美國法律規定:聯邦政府資助研發的技術專利,歸聯邦政府所有;專利權轉讓收益也歸聯邦政府。在這種制度下,美國專利成果轉化率和產業化率也非常低。198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拜杜法案”,將專利權下放給了研發機構,于是轉化率和產業化率一路飆升,今天達到50%以上。可見,科技成果轉化與科技人員的利益相關。

2007年,我國修訂了科技進步法,將專利權也下放給了科研院所;2015年又修訂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規定“對完成、轉化該項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和報酬”。“十三五”規劃綱要進一步提出,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強調,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完善科研人員職務發明成果權益分享機制。可以說,我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相關制度已經確立。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關鍵是要將利益分享機制落實到位,從而以更好的制度創新推動科技創新,進而帶動整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楊凡、武云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初心印記|微視頻: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初心印記|微視頻: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詳細]
央視網 2021-01-15

抓作風,總書記這樣以身教作示范

抓作風,總書記這樣以身教作示范[詳細]
新華社 2021-01-15

麥當勞肉夾饃“肉少”引吐槽 門店:不滿意可退貨

1月13日,也是臘月初一,麥當勞宣布多款新品上市,其中就有網友頗為期待的“肉夾饃”。但該產品上市后引發網友“吐槽”,稱實物與廣告上演...[詳細]
北京青年報 2021-01-15

“臺商二代”看好十四五規劃 新年擬增資擴產布新局

中新社南寧1月15日電題 “臺商二代”看好十四五規劃新年擬增資擴產布新局。”廣西南寧市嘉泰水泥制品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周代祥近日在接受...[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1-01-15

2020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7%

中新網1月15日電生態環境部今日通報2020年12月和1-12月全國地表水、環境空氣質量狀況。數據顯示,2020年1-12月,1940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1-01-15

通水修路、易地搬遷等多措并舉 多彩貴州奔向新未來

通水修路、發展產業、易地搬遷等多措并舉——。多彩貴州奔向新未來。貴州曾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全省88個縣(市、區)中66個是國家扶貧開發...[詳細]
人民日報 2021-01-15

山西晉中:28個高速路口設疫情防控檢測點 勸返中、高風險區來車133輛

晉中市28個高速公路出入口設置了疫情防控檢測點。楊杰英攝。中新網晉中1月15日電1月14日22時30分,記者從山西省晉中市舉行的新冠肺炎疫情防...[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1-01-15

西安“能人”以蔬菜、鋸子為樂器 奏出美妙音符

中新網西安1月15日電瓷磚、水果、蔬菜經過改造,就能演奏出《新年好》《女兒情》等美妙樂曲。這看似異想天開的問題,對于西安人逸飛而言卻...[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1-01-15

40噸礦泉水、4000公斤羊肉!西藏阿里的首批捐贈來了

西藏阿里向河北捐贈首批抗疫物資,包含40噸礦泉水和4000公斤羊肉。圖為1月12日在拉薩貢嘎國際機場拍攝的抗疫物資。(圖片來源 新華網)[詳細]
新華網 2021-01-15

共享中國機遇 共促復蘇增長

自今年1月1日起,中國對883項商品實施低于最惠國稅率的進口暫定稅率。與此同時,根據與有關國家或地區簽訂并生效的自由貿易協定或優惠貿易...[詳細]
人民日報 2021-01-15

廣西新增1例本土確診病例 已追蹤到270名密接者

中新網1月15日電據廣西衛健委網站消息,1月14日0至24時,廣西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目前追蹤到270名密切接觸者,次密接112人,一般...[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1-01-15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