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2021-01-22 14:56:01
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聶洋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不管是破解眼前經濟發展面臨的各種難題,還是從中國經濟長遠發展來看,都需要法治的規范、引領和保障。新時代要在堅持加強和完善黨對經濟工作領導的前提下,著力做好四個方面的主要工作:一、加快新興重點領域立法;二、加強法治政府建設考核;三、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管控;四、加快建立法治化營商環境。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經濟工作是國家治理的中心工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無論是保障市場經濟體系良好運行,還是保護市場經濟主體正當權益,都需要通過法治來實現。無論是破解眼前經濟發展面臨的各種難題,還是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都需要法治的規范、引領和保障。因此,新時代要在堅持加強和完善黨對經濟工作領導的前提下,著力做好以下四個方面主要工作。
一、加快新興重點領域立法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當前亟需加快完善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創新驅動發展、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比如數字經濟、互聯網金融、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相關法律制度,及時補齊法治經濟建設的制度短板。
近日印發的《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首次明確提出“研究完善人大常委會會議制度,探索增加人大常委會審議法律法規案的會次安排”。這意味著未來立法的進程有望進一步加快。需要強調的是,有立法權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完全可以結合地方經濟發展實際,先行先試對有關產業發展進行立法規制。比如浙江就率先制定出臺了《浙江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成為全國首部數字經濟發展方面的地方性法規。
二、加強法治政府建設考核
政府是法治經濟體系建設的關鍵主體,法治政府建設的水平決定著行政效率高低和營商環境好壞。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建立科學的法治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準。《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也明確要求“各級黨委要將法治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部署、同推進、同督促、同考核、同獎懲,研究制定法治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準”。
近年來,上海、浙江、廣東等地都探索建立了法治政府評估指數。有些地方指數設計很全面,細化指標也很多。下一步,應繼續鼓勵各地方不斷探索完善法治政府建設考核指標體系,以考核為引領,抓好“關鍵少數”,把法治建設的工作成效水平納入領導干部和工作單位的績效考核,作為考核晉升的核心指標之一。在作為“關鍵少數”的領導干部心中,要劃出法治的紅線,建立起法治的信仰,提高其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抓經濟促改革的能力水平。
三、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管控
資本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需資源要素,無論國有資本還是民營資本,都要防止其無序擴張。比如,早些年有的大型國有企業不聚焦主業,而是拿巨額信貸資金投資地產;又如,近年來一些互聯網平臺公司利用其市場優勢地位大搞壟斷。很顯然,這些行為都不符合法治經濟建設的要求。我們需要對各類資本進行及時必要的管控,以規范引導其投向國民經濟建設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
同時,我們還要通過法治方式破除制約市場競爭的各類阻礙,強化反壟斷執法,構建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公平參與競爭的良好法治環境;并逐步建立起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過剩產能的體制機制,提高資本的利用效率,從而達到“好鋼用在刀刃上”的效果。
四、加快建立法治化營商環境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關鍵在“統一”二字。2020年1月1日起實施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其要義就是力求通過法治方式建立全國統一的大市場。為此,《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明確提出“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推動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主體維權服務平臺”“實行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分領域制定全國統一、簡明易行的監管規則和標準”等諸多舉措。
此外,還應建立全國統一的經濟立法、執法和司法的民眾意見建議平臺。要廣泛收集公眾對法治經濟各領域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對于那些有代表性的意見建議,應做出統一的回復和解釋,不能讓公眾的意見僅停留在網絡吐槽的層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