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推進志愿服務事業的動力之源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

2021-01-27 16:56:01

原標題:推進志愿服務事業的動力之源

來源:光明日報

推進志愿服務事業的動力之源

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隨著社會發展和道德意識的提升,志愿服務作為一種自愿和無私的公益性、利他性行為,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當成一項高尚的事業和一種追尋幸福的生活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志愿服務事業的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對志愿服務事業在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作用給予充分肯定,對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線的各行各業的志愿服務活動給予高度評價,勉勵志愿服務組織和廣大志愿者大力弘揚志愿精神,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這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推進新時代我國志愿服務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凝聚在志愿服務行為之中的志愿精神,其核心要義為“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立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發展要求,深刻把握志愿精神的時代內涵與精神實質,對進一步推進我國志愿服務事業發展有著特殊的價值和意義。

1.奉獻:不計名利 甘心付出

奉獻是一種高尚的道德信念、處世態度、利他行動和“大愛”情操,是志愿精神的內核與至高境界。奉獻是全人類共同尊崇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曾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務、團結的理想和共同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信念。”顯然,這一語境下的“服務”,既是奉獻的態度,又是奉獻的具體行為和形式。而“團結”的理想和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信念,都蘊含著對奉獻精神的呼喚與推崇。

奉獻精神包含三層基本意蘊:其一,奉獻精神體現了中華傳統道德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統一的道德理性。它與“仁者愛人”“舍生取義”“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中華傳統美德情理相通。同時,又集中反映了“國家與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大公無私”“甘當革命螺絲釘”以及“助人為樂”等社會主義道德風尚與價值追求。其二,奉獻精神是社會文明進步與和諧美好真實狀態的最直觀呈現。人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越強,奉獻精神越能蔚然成風,社會文明程度就越高。其三,奉獻精神是考驗政治品格、思想覺悟的試金石,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無產階級政黨的精神特質。同時,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與核心要義。

涵養奉獻精神有著明確的內在規定性:一是積小善為大善的漸進性。追求崇高性,即大美情操和高尚境界,是奉獻精神的價值旨歸。但崇高性需要逐步涵養,即從先人后己、助人為樂的禮讓精神,再到樂善好施、扶危濟困的慈善精神,最后升華至為國赴難、為民分憂的擔當精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逆行者”便完美注釋了新時代奉獻精神的最高境界,是當代志愿服務者的楷模。二是甘心付出的主觀自覺性。奉獻精神不帶有任何功利色彩,是發自內心作出善舉。它不排斥外部環境的影響和熏陶,但拒絕外界壓力的脅迫與規制,是行為主體的自主價值判斷與行為選擇。三是實踐性與拓展性。奉獻精神是一種高尚道德范疇,需要倫理教化與實踐造化的有機協同。因此,奉獻精神強調知行合一、表里如一,需要在不斷奉獻的具體實踐中驗證情懷,升華品格。拓展性體現為奉獻行為的延展性,即一種具體的奉獻實踐行為可以影響到其他社會行為的方方面面,繼而在實踐效果層面形成發散與示范效應。

2.友愛:與人為善 傳遞溫情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友愛是謙謙君子的道德秉性,也是人與人之間和諧共生的倫理基礎,蘊含著與人為善、平等尊重、團結互助、坦誠相待等道德理性和追求人間大愛的價值取向,是跨越國界、種族、性別、文化、年齡、職業身份和貧富差距的人類情感紐帶。社會的良性發展既需要剛性的制度規制,也需要柔性的人文關懷。友愛精神是人文關懷的核心要素,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情感基石。志愿服務究其實質,就是一種以友愛為情感底色的愛心服務,傳遞出來的是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的人間真情。因此,友愛成為志愿服務的道德遵循。

友愛包含兩個層面的內涵:友,實質就是“善”,是友好、善意、平等相待、志同道合、精誠團結等語義的精練表達,是和諧人際關系的基本要義;愛,是一種更高層面的情感表達,是人發自內心善意的主動付出和無私給予。可見,愛是道德理性之“元”、人性向善之根、社會和諧之基。按照友愛的具體范疇,可以分為真誠之愛、平等之愛、無私之愛、博大之愛。真誠之愛,強調以信任和欣賞對方為前提,坦誠相待,推心置腹,情真意切;平等之愛,強調以尊重對方為前提,在堅持志愿者與服務對象之間人格平等的基礎上開展志愿服務,避免先入為主,更不能居高臨下;無私之愛,強調志愿服務的公益精神,以成全對方作為唯一目的,不帶雜念、不求回報;博大之愛,強調不分遠近親疏,兼濟天下的仁愛之心。

弘揚友愛精神需要把握好四個基本問題:一是需要以律己為基本前提,從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做起。友愛表現為志愿者與服務對象之間、志愿者與普通社會公眾之間的真情互動,彼此溫暖。志愿者要有先行付出、主動付出和無私付出的胸懷與自覺。二是需要正義立場與法治精神。友愛精神包含明確的價值判斷,是一種社會正能量的傳遞與弘揚。因此,不能將友愛的博大性理解為無原則、無邊界的愛的“泛濫”,而應該堅持抑惡揚善的正義立場、于法有據的法治精神。三是需要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友愛是一種美好情感,但這種美好情感具有明確的實踐性要求,需要在為他人分憂解難,為社會擔當奉獻中得以體現。四是需要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友愛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善意交互行為,需要彼此支撐,共同維護。

3.互助:協作共生 助人自助

互助是人類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積累的成功經驗與價值遵循。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互助是個體社會關系發展的必然要求。作為志愿精神的基本內核,互助是志愿主體與客體基于道義或價值共識和允諾基礎之上的情感及行為交互過程,是助人與自助的有機統一體,也是志愿服務得以有效實現的重要途徑與方法。助人與自助的有效協同,可以最大限度調動和激發社會成員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并在滿足被助者利益需求乃至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促進志愿者自身正當利益的有效實現。這也是志愿服務的普遍性與號召力所在。互助具有價值和工具的雙重理性,作為價值理性,互助在不否定“利己”的原則前提下,突出強調“利他”與助人取向,因此是值得推崇的道德觀念;就工具理性而言,互助是實現志愿者與服務對象利益“雙贏”的高效方式,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智慧與經驗結晶。

“守望相助”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有人需要幫助時,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會將變得更加美好。”當下,互幫互助,與其他國家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對經濟全球化時代互助精神的奉行與弘揚,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擔當精神的集中展現。唯物辯證法認為,世間萬物都處于普遍客觀的聯系中。志愿者通過志愿行為幫助服務對象(個體、社會或者國家)共克時艱,擺脫困境,贏得新的發展機遇和局面,這是志愿者“助人”主觀愿望的客觀呈現。志愿者由此生成的成就感,是內化且升華為“自助”的直接體現:一是內心獲得愉悅和滿足,情操得以陶冶和升華;二是幫助他人戰勝困難,自身能力素質得到鍛煉提升;三是助人成果的直接“回饋”。他人需要幫助時,主動伸出援手,自己遇到困難時便會得到更多的關愛和幫助。

互助的實現需要處理好道德理性、人文關懷與技術設計的有效協同。一是處理好“利他”與“利己”的關系,堅持助人為先與“利他”至上原則。互助是一種不帶功利傾向的客觀互利行為,“利他”是互助的行為動機與前提,“利己”只是“利他”效果的反饋,它與市場經濟的等價交換,以及“一本萬利”的投機行為有著本質區別。二是處理好尊重與共擔的關系,堅持平等待人與有效協同原則。即以理想效果的實現為目標,協同志愿者之間、志愿者與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以充分尊重服務對象意愿與自尊心為前提,調動和發揮雙方的主觀能動性,形成最大合力。三是處理好“情”與“理”的關系,堅持情義為上、以情聚力的原則。志愿服務是人心向善的情感表達,保持同情心、責任心、謙恭心是互助行為的情感紐帶和精神動力。

4.進步:提升能力 共襄文明

進步是一種明確的審美判斷,指人或者事物正向發展的態勢及其良好狀態的呈現。志愿精神語境下的進步,是志愿服務的社會功能與現實意義的表達,即適應時代要求,促進社會文明健康發展,體現了志愿服務的價值目標與現實目標的有機統一性。就其價值目標而言,志愿精神作為一種道德范疇,其終極目標是“共同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直接指向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追求進步既是社會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的宣示,也是人類大愛情懷的集中表達,凝聚著生命美學的精華,具有至高的價值審美意義。志愿精神的“進步”意義,在于其對社會文明健康發展的直接推進作用,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對社會行為規范的示范和引領作用。具體而言,一是志愿服務對促使他人、社會和國家變得更加美好的直接意義;二是志愿服務為釋放社會善意提供了機會和條件,對形成良好社會風尚具有強大的導向與示范作用;三是志愿服務行為有助于提高志愿者自身的意志品質和能力水平。

現代化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進步的重要階梯和集中呈現。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包含著促進個人進步、社會進步、國家進步和世界進步的豐富內涵和鮮明取向。志愿服務要與國家發展同步,自覺呼應時代要求,切實發揮自身優勢,在參與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實踐中,發揚志愿服務的進步精神。為此,應當立足人口規模巨大基礎上的現代化的新要求,積極參與推進人的現代化的進程,在公民道德意識教育、公民能力素質提升等方面獻計出力;立足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現代化新要求,積極參與推進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進程,尤其是在促進社會人文關懷與和諧穩定方面作出新貢獻;立足全體人民共享的現代化的新要求,積極參與推進共建共享與社會公平正義,特別是在關照困難群眾利益方面盡心盡力;立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新要求,積極參與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特別是在環保意識的宣傳培育與生態環境維護等方面當好生力軍;立足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的新要求,積極參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特別是在傳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國際人文交流以及重大災難救助方面發揮獨到作用,展示中國志愿服務形象。

(作者:趙中源,系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廣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編輯:朱延靜】

[責任編輯:楊凡、崔中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北京昨日新增確診病例軌跡:曾到過大興豐臺房山等地

27日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22場新聞發布會上,大興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韓新星介紹,1月26日,大興區新增4例新冠肺炎...[詳細]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1-01-27

北京大興區所有公共場所實行預約,嚴格限流

今天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22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詳細]
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1-01-27

書寫奉獻愛心、服務社會的新篇章

書寫奉獻愛心、服務社會的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天津朝陽里社區時強調 “志愿者事業要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詳細]
光明日報 2021-01-27

美商務部長提名人稱積極應對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 中方回應

中新網北京1月27日電針對美國總統拜登提名的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稱要積極應對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并將采取強硬行動,中國外交部發言...[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1-01-27

精裝房變“驚裝房”,質量頑疾如何治?

新華社北京1月27日電題 精裝房變“驚裝房”,質量頑疾如何治。近日,新華社客戶端“全民拍”欄目收到多地群眾反映,購買的精裝房存在裝修減...[詳細]
新華網 2021-01-27

國家衛健委:高風險地區人員春運期間不流動

中新網1月27日電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近日就做好春運期間群眾出行核酸檢測有關工作印發通知,通知提出,在核酸...[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1-01-27

春節返鄉人員核酸檢測可采10混1混采技術開展檢測

中新網1月27日電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近日就做好春運期間群眾出行核酸檢測有關工作印發通知,通知提出,在核酸...[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1-01-27

俞夢彥:丹青不知老將至

海天之間,沙灘之上,走來一群身著短上衣、大筒褲的惠安女。這種隨意賦形、揮灑自如的藝術境界,是以人物畫見長的俞夢彥數十年筆耕不輟、探...[詳細]
新華網 2021-01-27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