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1-01-30 14:58:01
原標題:林長當家念好“林”字訣
來源:經濟日報
山東變林業“獨唱”為多方“合唱”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金虎
群崮環繞,側柏遍野,迎著凜冽的寒風,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岱崮鎮馬子石溝村林長閆士照摸著身前的樹枝:“以前,村里的山全都是光禿禿的青石。在三伏天,毒辣辣的日頭烘烤著,山頭上面都能烙大餅,連巴掌大的一塊樹蔭地都難找到。過去,這里年年種樹不見樹,病根就是有人種樹沒人管護。”
蒙陰縣荒山坡度大,大多為裸巖山,綠化難度大、成本高。去年以來,蒙陰積極推行林長制,閆士照成為全縣980名林長中的一員。“在石頭疙瘩上種樹,沒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根本不行。”閆士照帶領黨員群眾挑水上山,挖石填土,植樹造林,硬生生在青石板上種下了12萬棵柏樹苗。到目前為止,閆士照帶領鄉親們在2600多畝的荒山上栽植側柏40余萬棵。
蒙陰縣按照縣鄉村“分級負責”的原則,建立了一支有凝聚力、有情懷的林長隊伍。所有鄉鎮都設立了獨立的鎮級林長制辦公室,責任區域覆蓋所有鄉鎮、村居、公益林區。同時,蒙陰縣還建立林長制聯席會議制度,24個縣直部門成為聯席會議成員單位,95個縣直部門成為林長制責任單位,規劃了增綠、護綠、營綠三項任務,建立了縱到底、橫到邊的工作推進體系。
為了解決荒山綠化難題,蒙陰縣實行林長包荒山綠化機制,每年綠化一座山、一條梁,每名縣級林長負責綠化200畝左右的重點荒山。蒙陰縣把造林綠化經費納入縣財政預算,整合涉農資金,優先保障造林綠化。2019年列支600萬元造林綠化專項資金,按照每畝600元標準補貼。2020年標準由每畝600元提高到了1000元,2020年用于林長制工作的資金已經超過1000萬元。2019年以來,全縣新造林4.6萬畝、撫育森林3萬畝。
臨沂全市以林長制為抓手,持續深化林長制配套改革,催生了一批規模大、帶動力強的林業綜合體項目,讓更多貧困群眾靠林業脫貧致富。目前,臨沂市撬動社會資金投入30多億元,年林業產值達1400億元,完成經濟林幫扶面積4.13萬畝,幫扶貧困人口1.5萬人,提供生態崗位408個。
“自打吃上‘生態飯’,村民們最珍貴的東西就是村里的山山水水,誰要想破壞一草一木大家伙兒都不答應。”蒙陰縣垛莊鎮椿樹溝村農家樂經營戶劉英啟說。
“到‘十四五’中期,完成所有荒山綠化任務,放大林業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做好‘生態+’‘林業+’文章,培育一批林業龍頭企業、林業專業合作社。”擔任縣級總林長的蒙陰縣委書記王麗云說。
2018年,山東省在日照市、臨沂市和淄博市博山區試點推行林長制改革。2019年,山東省全面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制體系,設各級林長110369名,初步形成了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障有力的保護管理新機制。林長制改革連續3年寫入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列入省委常委會年度工作要點,各市積極建立市級林長制會議、信息、督辦、考核評價等工作制度。省級林長帶頭到責任區域巡查調研,現場解決問題,推動泰山、蒙山、嶗山、昆崳山4個重要生態區域率先完成區域劃界,落實管護責任。各級林長在造林綠化、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等方面靠前指揮。
山東省將全省森林資源全部納入林長制管護網格,省市縣分級確定重點區域,省級層面形成工作合力,變林業部門“獨唱”為多部門“合唱”,體制內外森林等自然資源保護發展的力量得到凝聚,林業事業發展的制度機制不斷優化,林業事業發展的路徑通道正在拓寬,有力增進了人民群眾的生態福祉。
海南萬名林長海島守綠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潘世鵬
4000多畝管護范圍、每月22天巡護、每次巡山至少十多公里……這是海南省各個自然保護區護林員、林長們的生活寫照。他們當中,有許多人曾是“伐木工”,海南省吊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喜管護站副站長王勇就是其中一位。
1978年,王勇跟著父親在當地林場干起伐木的活,一干就是20年。那時,全國上下對生態保護還沒有較為全面的認知,森林覆蓋率極高的海南一度成為“伐木工廠”,成片的樹木遭亂砍濫伐。
2004年,王勇正式開始從事護林工作,從“砍伐者”轉變為“守護者”。“砍了20年的樹,我要用我的余生來‘還債’,用生命來守護這片林地。”王勇說。
海南省森林資源豐富,也是全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近年來,海南省林業建設取得了較大發展,森林覆蓋率不斷增加。為有效做好全省的森林綠化工作,海南省持續抓好“綠化寶島”造林綠化工作,同時探索實行林長制、山長制、警長制來保護林業資源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記者從海南省林業局獲悉,為全力做好林長制工作,海南省從去年起在全省推行實施林長制并逐步建立相關制度,建立多級林長制體系,落實責任保護好全省森林生態。
“森林資源有人看管了,大山有了‘守護神’,這對海南自貿港建設背景下的生態資源保護有著巨大現實意義。”五指山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市自推行林長制以來,實現了“林長治”。
“全面推行林長制是大事也是好事,特別對五指山這個生態核心區來講,我們一定要走在前面做出彩來。”五指山市委書記宋少華說。
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已在海南省各市縣全面展開。海南省將建立多級林長制體系,實行黨政主要負責人雙林長制;將建立林長制信息發布平臺,通過各類媒體向社會公布各級林長名單,在森林分布區顯著位置豎立林長公示牌,接受社會監督。林長制實施范圍為全省18個市縣(不含三沙市)和洋浦經濟開發區,責任區域為《海南省總體規劃(空間類2015—2030)》劃定的規劃林地范圍和非規劃林地上的森林。到2025年,海南省將進一步完善林長制相關制度,構建權責明確、保障有力、監管嚴格、運行高效的森林資源保護發展機制。扎實有效的林長制工作守護著海南島上的綠色生態資源,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綠色動能。
重慶護好青山筑牢屏障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吳陸牧
自從2019年被任命為村里的“林長”后,鐘純杰幾乎每天都要步行10多公里山路進行巡山。37歲的鐘純杰是重慶市北碚區澄江鎮北泉村的村委會主任,他負責管護的4.1平方公里林區就處在縉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
山高林密,巡山的路不好走。記者跟隨著鐘純杰的腳步一路走,一路看,不知不覺就翻越了山頭。從小在這里長大,鐘純杰對這片山林充滿感情:“看到這幾年山里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就覺得干這份工作,值!”前些日子,為了防止有人偷挖竹筍,鐘純杰和村里的8名網格護林員在山上搭起帳篷,連續值守四天三夜。
在北碚區,像鐘純杰這樣的村級林長有100多人,他們每天穿梭在山林里,時刻關注著林區動態,守護著山林安全。北碚區林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地林長制試點工作責任區范圍約349平方公里,占北碚總面積約46%,涵蓋15個鎮(街)80個村。以林長制為依托,北碚區健全組織體系,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面覆蓋”的工作格局,確保山有人管,事有人做,責有人擔。
重慶市從2019年7月啟動林長制試點以來,通過“頂層設計+基層探索”相結合,建立起了林長制責任體系、生態建設發展機制、生態破壞問題發現機制、突出問題整治機制、工作考核評價機制和發展規劃引領的“5+1”治理機制,試點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地處長江上游和三峽庫區腹心地帶的重慶市,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最后一道關口。“實施林長制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護好巍巍青山,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為重慶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保駕護航。”重慶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開展林長制試點以來,15個試點區縣全面搭建市、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林長指揮體系,落實各級林長4885人,統籌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依托林長制,重慶啟動實施國土綠化提升行動,開展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國家儲備林等重點工程,還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石柱縣、巫山縣、綦江區、北碚區探索非國有林生態贖買1.46萬畝,交易金額2680.8萬元,實現了生態得保護、林農得收益。江北區、九龍坡區、南岸區與酉陽縣、城口縣、石柱縣簽訂橫向生態補償協議,成交19.2萬畝森林面積指標,交易金額4.8億元,推動生態保護成本共擔、生態效益共享,促進了山林資源增值。
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智能化手段推進“智慧林長”建設,是重慶林長制改革一大創舉。記者在重慶璧山區采訪時了解到,當地針對巡護力量不足、監管不精準、調度指揮方式傳統等問題,打造了數據標準化、感知立體化、管理高效化、服務智能化的“智慧林場”項目,并開發了“智慧林長”APP,將林長制工作的管護責任由線下制度管理升級為線上智能管理。這套“智慧林長”系統已經在重慶全市推廣,注冊使用該平臺的護林人員有2萬多人,林長們將真正實現“智慧巡山護林”。
廣東讓山林帶來“綠富美”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鄭 楊
一大清早,廣東省韶關市翁源縣壩子鎮半溪村黨支部書記張程彬便與村里的護林員裝備整齊,騎上專用的摩托車,沿著山路駛入峰巒疊嶂、清泉跳躍的廣袤林海。2019年,翁源縣被選定為廣東省林長制4個試點縣之一,而張程彬所在的半溪村被選為村級林長制的試點村。自此,他身上多了一重“林長”的身份,將全村78000多畝山林的責任扛在肩上。
“我們村干部和護林員的姓名、電話都清清楚楚寫在山路邊的公示牌上。”張程彬告訴記者,全村林地被分為5個轄區,由村級、村小組級兩級林長帶著護林員分片管理。森林里視頻監控攝像頭遍布,巡山時身上的電話不時會響起,有人在林地亂搭建養雞場、有人砍樹、有人攜帶火種……不管是巡山時發現問題,還是接到群眾舉報或監控平臺通知,都要在第一時間趕往現場處置。
當“林長”一年多,張程彬為山村的變化高興不已。“林長制的管控非常到位。亂占林地、亂砍濫伐的現象幾乎消失了,森林火災從未發生。我們村的森林覆蓋率達到90%以上,生態明顯更好了。”村支書和林長“一肩挑”,令張程彬將更多心思花在如何統籌綠色生態與鄉村產業發展上。“養護好了森林,山里的水質顯著提升。我們村以‘公司+農戶+基地’模式,在林地山坑中養殖了數十萬條對水質要求極高的中華鱘,同時大力發展花卉種植,貧困戶入股后一年增加分紅幾千元,去年全村33戶貧困戶全部脫貧,村集體收入也增加了近10萬元。好生態還引來了生態旅游大項目,珠三角一家企業在村里投資的溫泉旅游項目現在已經動工,眼看著村子的發展越來越好。”
林長制在翁源縣試點以來,2000多名各級林長像張程彬一樣活躍在林業增綠增效第一線,推動翁源縣走上了“山更青、權更活、民更富”的新路子。目前,翁源縣有林地面積221.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3.3%,林下經濟總產值達11.72億元,以生態觀光、休閑度假為重點的森林旅游業也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林長制的改革探索,切實為我們解決了森林管護‘最后一公里’的難題。”翁源縣林業局局長甘仕明介紹,翁源縣林業體系點多面廣線長,以前僅靠林業部門管理,護林人員有限,管護效率低下。
如何通過改革啃下森林資源管護難的“硬骨頭”?“林長制改革的核心,就是落實黨政領導負責制。翁源縣通過建立層級管理機制,實現了四級林長體系全覆蓋。”甘仕明說。
廣東省建設的兩大平臺——森林資源監測平臺和林長制綜合管理平臺,為林長們提供了“智慧管護”的強大科技手段。兩個平臺的建設,使得森林資源“一張圖”“一套數”的動態監測體系逐步完善。自2019年廣東省選定翁源縣、增城區、平遠縣和化州市作為林長制試點單位以來,4個試點地區已圍繞林長制工作探索積累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寶貴經驗。在這些創新探索的基礎上,今年起,廣東省將全面推行林長制,到年底基本建立起省、市、縣、鎮、村五級林長體系,實現“山有人管、樹有人護、責有人擔”,加快建設高質量“綠美廣東”,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安全新格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