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首頁-新聞-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2021-01-31 18:20:01
讓江淮分水嶺“風吹草低見牛羊”
——記安徽農業大學教授、江淮分水嶺綜合試驗站站長張子軍
光明日報記者 常河 馬榮瑞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边@是一首描寫北國草原的古代民歌。5年來,它卻成了安徽農業大學綿山羊遺傳育種與繁殖研究專家、江淮分水嶺綜合試驗站站長張子軍追尋的夢想。
歷史上,江淮分水嶺地區,缺水易旱,土壤貧瘠,氣候災害頻繁。但在張子軍眼里,這里卻蘊藏著巨大的農業發展潛力:“無論是氣候特點還是地形地貌,這里都十分適宜發展農區草牧業,完全能夠建成跟歐洲、新西蘭一樣的美麗牧場?!?/p>
5年來,為了實現心中夢想,張子軍主動擔任安農大江淮分水嶺綜合試驗站站長,把服務鄉村振興作為使命和責任,為一方百姓奔小康帶去希望。
“不能在黑板上養羊、電腦上種草”
“張子軍要去江淮分水嶺綜合試驗站當站長!”5年前,這個消息一傳出,著實讓不少同事吃驚。
1971年出生于甘肅武威的張子軍,是從事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研究的農業專家。2008年,作為引進人才,張子軍來到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工作。
2015年,安徽農業大學與定遠縣人民政府正式簽約,合作共建江淮分水嶺綜合試驗站。作為新型農業推廣服務平臺,試驗站旨在將安農大的人才優勢以及科研成果進行有效轉化,服務于定遠乃至江淮分水嶺地區的農業產業發展。
問題是,誰去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作為一名高校教授,科研是立身之本,況且試驗站處于初創時期,大量的協調工作影響科研,甚至吃力不討好。但張子軍有自己的想法:農業科技工作者就要走出實驗室,來到一線,才能直面農業生產實際。真正有益于農業的科研成果,并不是光蹲在實驗室就能得來的。
“我讀博士時就自己養羊搞實踐,現在當了教授,總不能在黑板上養羊、電腦上種草吧?!睆堊榆娦χf。
定遠縣原科技局局長柏傳永曾負責對接張子軍做好試驗站各項工作。原本以為張子軍只是來“掛個名、鍍個金,一個大教授哪會把農村當回事”。但柏傳永很快發現,張子軍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試驗站,放在農民身上。“張站長是教授,但看著像咱定遠農民?!卑貍饔勒f。
“黝黑的臉龐,和善的語氣,沒有架子,干事實在”,當地企業家陳守美回憶第一次見張子軍時,看到他和幾個學生沒有住處,就將自己企業一棟小樓作為張子軍團隊的臨時住所,兩人也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我就是來干實事的,要搭好學校和當地的橋梁,幫助縣里農業產業發展,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睆堊榆姳硎尽?/p>
“帶著企業看,領著企業干”
1月21日,記者在江淮分水嶺綜合試驗站見到了一組農區草牧業標準生產單元:圍欄里,大尾寒羊、細毛羊、歐拉羊、藏系羊正在草料自動傳動槽里悠閑地咀嚼著甜高粱青貯飼料。
僅3萬只,出欄5萬只。張子軍帶領團隊,連續跑了當地多家養殖企業、大戶,終于摸清了癥結:品種退化嚴重,良種化程度低;養殖不規范,設施落后;飼草資源不夠,利用率不高;防控意識差,疫病風險突出……
隨后,張子軍團隊開始在當地推廣農區草牧業標準化生產體系:一個標準生產單元占地30畝,包括10棟移動式羊舍、2棟草料棚、2棟廢棄物處理棚,就能飼養2000多只肉羊;根據氣候以及草場長勢,所有設施可拆裝,3輛重裝卡車就能全部拉走。“在這套標準化生產單元里,占地、用工、投入、產出都是確定且能復制的,一人能管千頭羊?!睆堊榆姼嬖V記者。
然而就在2016年,張子軍第一次組織召開農區草牧業標準化生產體系推廣會時,當地的農企卻“并不買賬”,定遠縣參會的20多家農企代表不是搖頭,就是直接打起了退堂鼓。
“江淮地區還能大規模養羊?”
“這套標準化生產體系到底行不行?”
面對質疑,張子軍說:“我的辦法是,帶著企業看,領著企業干!”
于是,張子軍帶領農企代表前往亳州渦陽、阜陽潁上等已采用標準化生產體系的大型肉羊飼養企業參觀調研,看到實效的企業經營者徹底打消了顧慮,紛紛向江淮分水嶺綜合試驗站申請技術支持。
定遠皇竹牧業科技有限公司按照張子軍團隊提供的技術路線,流轉了500多畝土地,引進2000只種羊,每年能夠出欄8000多只,純利潤達到100多萬元。隨著先進生產模式不斷推廣擴大,定遠當地農區草牧業經濟效益明顯提升,肉羊產羔率由原來的100%增加到210%,羔羊成活率從50%增加到95%。
“養羊就找張子軍”成了當地養殖戶的口頭禪。從推廣肉羊養殖技術到研發推廣移動式新型羊舍,從開發肉羊自動化飼喂系統到羊糞還田修復土壤生態試驗、肉羊冷凍精液優質產品開發……張子軍用科技支撐定遠肉羊全產業鏈發展。
近兩年,張子軍帶領團隊先后在安徽、貴州、河南等地建立草牧業示范基地,開展關鍵技術研究并進行產業化推廣應用,累計種植多年生混播草地等各類型人工草地面積10000畝以上,建造新型移動羊舍50多棟,純效益增加2000多萬元。
“先打造個示范點給農民們看”
長期的脫貧幫扶經驗讓張子軍意識到,單純教養殖戶科學養殖,解決不了農民脫貧、鄉村振興的根本問題,必須從構建產業體系著手,以產業發展帶動農民整體致富。
為了給當地產業發展“把好脈”,張子軍帶著團隊成員走遍了定遠縣的22個鄉鎮,對當地畜牧業、種植業等做了調研梳理,陸續為定遠縣農業量身定做出包括肉羊養殖、水稻、蔬菜、雜糧、水產養殖等在內的產業發展規劃,成立了九個產業聯盟,提供技術指導。
曾經,水稻是定遠當地的主導產業,但由于品種單一,管理跟不上,產值逐年下降。張子軍就將安農大水稻專家石英堯、水產養殖專家鮑傳和請了過來,通過試驗,向農民推廣稻蝦共作模式。
“搞農技推廣,首先得打造個示范點給農民們看?!睆堊榆姳P算著。
由于不懂技術,返鄉農民王玉浪流轉土地搞水稻種植,連年虧損。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張子軍帶著團隊找到了他。嘗到稻蝦共養甜頭后的王玉浪把稻蝦共養面積從200畝擴大到1200畝。在專家指導下,還發起成立了定遠縣稻蝦綠色種養協會。
如今,定遠全縣設立了4個萬畝集中連片稻蝦共作示范基地、多個5000畝集中連片稻蝦共作基地,大力推廣全產業鏈稻蝦共作模式。目前,定遠小龍蝦養殖面積達22萬畝、年產量3.3萬噸,稻蝦米年產量11萬噸,年綜合效益突破18億元,全產業鏈從業人數突破5萬人。
一項又一項的科技成果從實驗室移植到田間地頭,直接轉化為農民的經濟效益。如今,定遠縣已形成草、菌、蝦、豬、鵝五大特色產業,在帶動農民增收、增強貧困群眾獲得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5年多來,張子軍和江淮分水嶺綜合試驗站共為當地引進農業新品種376個,應用農業新技術92項,示范推廣面積10萬余畝,服務農業企業100多家。
2020年底,結束了一個聘期的張子軍原本打算卸下試驗站的重擔返回學校。當地政府的熱情挽留,學校的信任支持,讓他下定決心,再干五年。
“我一直憧憬著江淮分水嶺地區能出現‘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景。”張子軍說。
未來,張子軍計劃通過實施“退耕還草”“退耕還坡”,探索開展羊產業、瓜果、蔬菜等多產業循環經濟?!斑@樣不僅能有效解決當地水土流失的困境,還能改善生態環境、帶動區域發展、提升經濟效益?!睂τ谀_下這片土地,張子軍信心十足。
《光明日報》( 2021年01月31日 01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