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準備好了嗎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

2021-02-05 07:53:02

原標題: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準備好了嗎

來源:經濟日報

新能源汽車退役電池數量呈現規模化趨勢——

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準備好了嗎

2月1日,大眾汽車集團零部件公司位于薩爾茨吉特的首個汽車動力電池回收試點工廠正式啟用。隨著項目的開展,大眾汽車集團在實現動力電池全價值鏈端到端的可持續發展進程中邁出了堅實步伐。這一消息,讓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回收問題再次引發關注。

“電池是電動汽車的核心零部件,隨著早期推廣應用的新能源汽車產品逐漸進入報廢期,產生的退役電池數量開始呈現規模化趨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盛基接受經濟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產業開始由前期示范向商業化轉變。

坐擁規模化趨勢的新能源汽車退役電池市場,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這個新生行業迅速站上了風口。然而,面對看似誘人的“蛋糕”,要嘗到真正的“美味”并不容易。

大與小——

預期報廢量大 實際回收量小

在政策與市場的雙輪推動下,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猛,而隨著早期新能源汽車逐漸進入報廢期,一批電池走入退役程序。

相關專業人士介紹,磷酸鐵鋰及三元電池是目前電動汽車主要使用的兩種電池類型。通常情況下,當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剩余容量降低至初始容量的70%至80%時,即無法滿足車載使用要求。

保守考慮,將乘用車電池退役年限設置為7年,商用車電池退役年限設置為5年,預測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退役電池量約為11.6GWh,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退役電池量約為52.8GWh。而據動力電池應用分會預測,考慮到未來退役電池量指數級的增長,到2030年,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將超千億元。

但實際上,過去的一年,進入回收企業的電池數量比預期數量要少得多。電池在哪?這是目前困擾電池回收企業的首要問題。

“官宣”的回收網點數量這兩年確實多起來了。2018年,工信部、科技部等7部門聯合發文,明確整車企業需承擔動力鋰電池回收的主體責任,隨后一批批由車企或梯次利用企業指定的回收網點便如雨后春筍般興起。

然而,根據業內人士反饋,遍布全國的近萬個回收點設置更多是流于形式。由于退役電池量較低、回收渠道不完善等因素,大部分回收網點利用率仍然較低。目前從新能源汽車上退役下來的電池更多的是散落在市場的各個主體手中,也有一些企業收來電池后直接倒賣出去,賺取差價。

“整體來看,已發布政策主要為行政性政策,缺乏強制執行以及處罰措施,對產業發展約束力有限。而建立完善的退役電池回收渠道是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石。”葉盛基建議,嚴格設置回收利用企業準入條件,強化動力電池溯源管理,徹底整治小作坊式企業回收亂象,規范回收渠道。

多與少——

新增回收企業多 龍頭骨干少

在誘人的市場前景面前,批量企業紛紛涌入。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共有242家企業經營范圍含“動力電池回收”,2020年新增85家,占比超三分之一。

“中國的動力電池是有人處理的,技術上也沒有問題。”浙江華友循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友循環”)總經理鮑偉表示,2017年業內還在擔心退役的動力電池沒人處理,但到了2020年底,國內電池回收企業的產能已經遠遠超過退役動力電池的退役量。

和華友循環一樣,一些相對獨立的第三方回收企業不斷壯大,成為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領域的重要參與者。如格林美、光華科技、天奇股份等上市公司積極布局,搶占賽道。

整車企業也進入到電池回收領域。蔚來電池運營部技術專家周澤潤告訴記者,蔚來與寧德時代、國泰君安等企業共同投資了電池資產公司——蔚能。今后的目標不只是做回收,而是要做電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從供應鏈的上游,到生產、車上服役期間,到退役、材料回收,都會涉入。

“目前行業最大的痛點是尚未做好大規模電池淘汰的準備。”在鮑偉看來,此前發生在動力電池回收企業的爆炸等安全事故,主要原因并非技術問題,而是突然增加的報廢量對企業提出了新的挑戰。

事實上,退役電池如不進行合理利用處置,除存在觸電、起火等電安全隱患外,其內部包含的鎳、鈷等重金屬和電解液材料也會對生態環境產生嚴重污染。

葉盛基表示,長遠來看,產業要發展必須要依托骨干企業的技術創新發揮引領作用,但由于企業暫未形成較好的盈利點,導致企業研發投入、動力不足,技術進步緩慢,形成惡性循環。他建議,充分發揮行業機構統籌協調作用,凝聚整車企業、動力電池企業、回收利用企業等產業鏈優勢資源開展產業化技術協同創新,培育行業龍頭企業,引領行業發展。

低與高——

回收利潤率低 利用價值高

新能源汽車發展初期以磷酸鐵鋰電池為主,因此現階段電池回收種類也主要以磷酸鐵鋰電池為主,其不含鈷、鎳等價值量較高的金屬材料,再生利用難以盈利。再加上當前回收數量較為有限,難以形成規模效應,造成大量產能閑置,回收企業存在盈利困難。

“汽車行業很多東西都在降價,唯獨退役電池的價格在逐漸增高。”鮑偉告訴記者,動力電池回收行業處于初級階段,由于增長跡象明顯,很多企業會以比較高的成本進入這個行業,導致動力電池的價格是不理性的,不符合市場規律,“梯次電池的價格已經直逼新電池的價格”。

與利潤率偏低形成對比的是,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價值很高。葉盛基表示,電動汽車退役電池仍具備較高的可用容量,其包含的鎳、鈷、錳等金屬材料在資源稀缺的形勢下具有較高的回收價值。開展退役電池梯次和再生利用對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價值釋放和產業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華友循環累計回收的電池,從直接電池包算起接近1萬噸,如果再加上回收的一些中間品,總量可能超過3萬噸。”鮑偉表示,公司通過規模化運作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擁有領先的技術,結合對電池工廠廢料的回收處理,綜合起來資源再生板塊已經實現了盈利。

除了盈利難外,周澤潤分析說,做動力電池回收在技術上還有三個難點,即“看不見”“拿不到”“用不好”。“看不見”指動力電池是數據驅動的業務,很難有企業可以看見全量的數據;“拿不到”是產權問題,監管部門要求主機廠承擔主體責任,但電池都在用戶手上,無法確權就拿不到電池;“用不好”是看不到數據、拿不到電池的結果,產業鏈不暢通導致難以落地。

在規模效應形成之前,多元化經營、技術升級、抱團取暖成為業內企業探索的主流模式。同時,肅清市場環境、建立溯源體系以及環保意識的養成依然是行業迫在眉睫的重點工作,畢竟,已經開啟規模化趨勢的退役電池留給回收行業的準備時間不多了。(記者 劉瑾)

[責任編輯:楊凡、崔中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說說修車那些躲不開的“糟心事”

編者按 過度維修、弄虛作假、惡意損壞……說起修車時遭遇的“套路”,不少消費者都忍不住吐槽。但是,汽車維修和保養作為比較專業的領域,...[詳細]
經濟參考報 2021-02-05

全球存在約4000種新冠變異病毒?美疫苗接種難逃種族差異

中新網2月5日電綜合報道,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2月5日6時22分許,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過1.04億例,有...[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1-02-05

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0例 其中本土病例6例

中新網2月5日電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微博消息,2月4日0—24時,31個省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0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4例(...[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1-02-05

破紀錄了……告急!告急!告急!

我國江南、華南大部、西南南部等地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少4–7成,且降水分布很不均勻。其中,廣西、湖南、云南等省區旱情初現,局地出現人畜...[詳細]
廣州日報 2021-02-05

吉林新增無癥狀感染者2例:長春1例,通化1例

2月4日0-24時,全省新發現無癥狀感染者2例(長春市1例,通化市1例),均是通過對應檢盡檢人員開展主動檢測篩查發現;有27例(長春市2例,通...[詳細]
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1-02-05

中國超2.5億人受脫發困擾 “禿”如其來的煩惱怎么破?

中國超過二點五億人受脫發困擾。”當然,這樣的檢測方法不適用所有的脫發,比如雄激素性脫發就很難這樣檢測出來。“雄激素性脫發從青春期就...[詳細]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1-02-05

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四問

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四問。——解析《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亮點。如何避免耕地“非糧化”“非農化”傾向[詳細]
光明日報 2021-02-05

人民幣升值對實體經濟影響有限

近期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主要是內外部環境變化的市場反應——。2月4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4605,較前一交易日上漲64個基點。截至目...[詳細]
經濟日報 2021-02-05

海上油氣產量為何再創新高

日前,我國海上最大油氣生產商——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宣布,2020年中國海油海上油氣產量突破6500萬噸油氣當量,創歷史新高。新年伊始...[詳細]
經濟日報 2021-02-05

法治青年說 | 終結人人影視的,是盜版不是盜火

名噪一時的“人人影視字幕組”涼了。3日,上海市公安局通報,上海警方歷經3個月縝密偵查,在山東、湖北、廣西等地警方的大力配合下,成功偵...[詳細]
新華網 2021-02-05

守護“地球之腎”,法律和科技缺一不可

全球近90%的濕地已消失,消失速度是森林的3倍。這種間接、零散的規定很難對濕地生態系統進行系統、全面保護,影響到濕地作為生態空間、生態...[詳細]
科技日報 2021-02-05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