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1-02-07 17:03:02
這是2月4日在湖南省花垣縣民樂鎮梳子山村拍攝的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陳思汗攝
走進位于武陵山區的湖南省花垣縣民樂鎮,最直觀的印象是山頭多、彎道多。蜿蜒曲折的公路像一個個從側面壓扁的水泥彈簧,被強行摁進陡峭的山壁。這里的扶貧干部來了以后掌握了一項技能——會拐彎。
近日,記者跟隨民樂鎮黨委書記石峰一起驅車來到梳子山。這座山險峻的地勢曾將幾個貧困村一代代人困在梳子山里。
踩油門、踩剎車,每五六秒鐘就要變換一次的熟練操作中,一輛已被石峰開了6年的二手車就這樣進入梳子山。
2月3日,在湖南省花垣縣民樂鎮臘肉加工車間,石峰(左)和車間負責人交流臘雞肉的銷售情況(手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柳王敏攝
梳子山如同其名,山頭之間并不相連,像是一個個隨意擺放的窩窩頭。
在石峰的記憶中,幾年前進山的道路一下雨就能軋出深坑。尤其是掛在懸崖邊上的彎道沒有護欄,他開車小心翼翼拐彎時,常被在山腰耕種回來的村民步行超過。“路況不熟不敢開快,腳尖碰一下油門,就趕緊縮回來。”石峰說。
如今,石峰開車拐彎“順溜”多了。帶著扶貧政策和種植、養殖技術,石峰和其他扶貧干部開車進山越來越頻繁,有時遇到彎道也踩著油門過去。在他們拐彎技術愈加嫻熟的幾年里,村民們通過山上通向外面的水泥路將油茶、魔芋、黑毛豬等帶出去,腰包鼓了起來。
分管扶貧產業的民樂鎮干部楊文海,也是大家公認的“拐彎高手”。
2月3日,在湖南省花垣縣民樂鎮臘肉加工車間,石峰(左)和車間負責人交流車間生產情況(手機拍攝)。新華社記者柳王敏攝
近兩年的多數日子里,楊文海都開車順著彎道進入貧困村,和村民一起看地形找出路。上山下山很費時間,為了搶季節趕進度,他的車里常備著酒精爐、糍粑和方便面,餓了就煮一碗面吃。
脫貧路上,這里的扶貧干部也曾遭遇“彎道”。有的村寨早早地將土地平整好,還施了肥,卻被專家判定不適合種茶;有的扶貧產業發展起來了,卻遭遇市場不景氣。
慢慢地,扶貧干部又學會了新的“拐彎”技術——宜茶則茶,宜桑則桑,宜養則養,一片片茶園出現在梳子山,一個個扶貧車間產出的臘肉、特色豆制品等通過電商走向外界。他們帶著鄉親們逐漸順利地拐過發展理念和市場的“彎道”。
在不斷與“彎道”博弈的幾年里,民樂鎮1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2020年底全鎮實現貧困人口清零。
“走向鄉村振興的路上,還會遇到不少彎道。會拐彎了,大伙兒的好日子就不遠了。”石峰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