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21-03-12 16:33:03
3月10日,隨著天氣轉涼,南寧市良慶區大沙田街道前進社區黨支部書記陳曉麗又來到轄區困難群眾謝燕英的家里看望她。
“謝阿姨,您最近身體怎么樣了?天氣又變冷了,您要多注意啊!” 陳曉麗一進屋,謝燕英就拉著她和社區工作人員的手坐下。“我好得很,多虧你們的幫忙,日子好多了。”
陳曉麗介紹,謝阿姨的老伴已經不在了,她和女兒都患病住在一起,收入困難,屬于城鎮困難群眾。目前在低保政策的幫扶下,生活有保障。
近兩年來,廣西大力推進城鎮困難群眾脫困解困工作,從基本生活保障、醫療保障、教育保障、就業保障等多方面入手,推動城鎮困難群眾同步實現小康生活。截至2020年底,廣西經過識別認定的32.9萬城鎮困難群眾實現脫困解困。
“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今年春節,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來到城鎮困難群眾的家中,聊生活、談工作、問困難,把黨的關懷和溫暖送到困難群眾心窩里。鹿心社在走訪過程中表示,廣西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用心用情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妥善解決困難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問題,做到不落一戶、不落一人。
鹿心社看望慰問城鎮困難群眾何小娟(中)。廣西日報記者 黃克攝
組織政策保障,為城鎮困難群眾兜底
陳某(化名)是東興市馬路鎮火光農場的一名職工。家里共有3口人,妻子肢體二級殘疾,還患有慢性病,女兒還在讀書,陳某需要照顧妻女無法正常外出工作,只能在周邊打點兒零散工,生活非常困難。
接到火光農場上報陳某為困難職工的資料后,東興市總工會權益保障部部長助理許誠上門入戶核查,在確定滿足條件后,為陳某建檔立卡。隨后,通過“送溫暖”“金秋助學”“生活救助”“醫療救助”等一系列救助活動,陳某家庭的生活費、學費、醫療費等問題解決了。同時,許誠把陳某妻子的相關信息推送給東興市殘聯,幫她爭取到重殘補助金。去年,陳某女兒考上了大學,當地工會又為她送去了助學幫扶金。
許誠鼓勵陳某:“你要相信黨和政府,我們就是你的娘家人,有困難請跟我們聯系。”陳某說:“有這么好的政策,我感到生活有奔頭了。”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廣西牢牢兜住城鎮困難群眾生活底線。為了讓城鎮困難群眾在小康路上不掉隊,2019年5月,廣西黨委、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城鎮困難群眾脫困解困工作的意見》,按照托底保障、共享發展、精準幫扶、社會參與的基本原則,要求用兩年的時間,通過建立工作機制、完善政策體系,深入推動城鎮困難群眾脫困解困工作。
自治區城鎮困難群眾脫困解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自治區民政廳廳長朱學慶介紹,廣西將城鎮困難群眾納入基本生活、基本醫療、教育救助、基本住房安全、就業創業、社會保險“六條保障線”和臨時救助、社會資源幫扶“兩個全覆蓋”救助幫扶范圍。截至2020年底,廣西經過識別認定的32.9萬城鎮困難群眾,全部落實“六保障、兩覆蓋”政策,實現脫困解困。
多點發力,因戶施策實現精準幫扶
造成群眾生活困難的原因有多種,廣西針對困難群眾致貧原因,從生活、醫療、教育、住房、就業、保險、臨時救助、困難職工幫扶八個方面精準施策。
“由于家里沒有勞動力,母親長期住院,我們家一直比較困難。我現在就讀職高,想早點工作掙錢,減輕家里負擔。”今年16歲的張某(化名),家住南寧市西鄉塘區衡陽西路北一巷,屬于特困人員。
張某自幼喪父,母親長期住院導致生活困難。2019年9月,張某家被納入城市低保,享受低保金每月1380元;2020年7月,按新政策規定,重新認定張某母女為特困人員,保障待遇提升至每月2212元(每人每月1106元),并每月為其母親發放全護理補貼1086元。
“去年我們又幫助張某母親申請醫療救助10000元和臨時救助6900元。”西鄉塘區民政局低保辦主任曾曉莉說,當地政府會結合政策和實際情況,全力幫助張某渡過難關。
做好城鎮困難群眾脫困解困“大文章”,單靠政府力量還不夠,還需要發動社會和企業的力量。
黃品利在廣西揚翔慈善基金會的幫助下,日子逐步改善。揚翔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黃品利是廣西揚翔股份有限公司隔離中心的值班員。今年春節,她收到公司發放的5000元慰問金,心里倍感溫暖。“為了給兒子治病,幾乎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積蓄。”
這些年,黃品利帶著身患白血病的兒子輾轉多地尋醫治療。“雖然欠債累累,但是經過自己的努力以及廣西揚翔慈善基金會的幫助,生活已經慢慢變好,感恩在這樣一個溫暖有愛的大家庭。”黃品利滿含熱淚地說。
“2017年揚翔慈善基金會成立以來,每年募集的資金除了用于幫扶內部困難職工,還用于開展捐資助學、扶貧濟困等公益行動。”該公司董事長莫金枝介紹,今年春節為82名困難職工發放節日慰問金28.2萬元,以使困難家庭能過一個溫暖祥和的春節。
“政府、社會、企業等多方參與,廣西形成了推進城鎮困難群眾脫困解困的強大合力。”朱學慶介紹,廣西除整合人社、教育、社保、醫保、住建、司法等政府部門資源外,還引入社會組織第三方監督,提高幫扶實效,增強解困脫困工作專業化、社會化能力。
據統計,2020年,廣西民政部門支出城鎮低保、特困資金18.65億元,惠及城鎮低保對象、特困人員36.2萬人。基本醫療保險方面,去年,廣西累計支出參保資金5.43億元,資助城鄉困難群眾324.44萬人。教育救助方面,2019年秋季學期以來,廣西累計資助城鎮困難群眾家庭子女11.05萬人次,發放各類資助金9689.3萬元。困難職工家庭由2016年初的5萬多戶降至目前的3230戶。
創新管理,搭建便利服務“大平臺”
立春剛過,家住南寧市興寧區的何秋瑩心里暖暖的,前些日子,南寧市人社部上門為她送上了“量身定制”崗位。
“考慮到何秋瑩屬于視力四級殘疾,不太方便出門找工作,我們采取了‘送崗上門’服務。”南寧市人社局就業中心主任黎金球介紹,何秋瑩的母親患病,弟弟也是盲人,家庭條件比較困難。此次提供的崗位工作環境單純,對視力要求不高,不會造成視覺疲勞,離家不遠收入也穩定。同時,這個崗位屬于公益性崗位,能夠獲得政府和社區的雙重補貼。
量身定制、送崗上門,這些貼心、暖心的服務,讓眾多困難群眾感到十分溫馨。
南寧市良慶區大沙田街道社區工作人員來到困難群眾家中,檢查燃氣用氣情況,叮囑老人時刻注意用氣安全。良慶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打開廣西困難職工智慧云幫扶綜合管理平臺,困難職工的家庭信息、因何致困、目前已享受何種保障等信息一目了然。自治區總工會權益保障部負責人表示,通過技術手段可以實現困難職工求助“零跑腿”。
群眾“零跑腿”的背后是數據“多跑腿”。為此,自治區總工會與自治區民政廳簽署數據共享合作協議,在全國省級工會中率先建立城鎮困難職工業務和管理系統,將有關業務數據接入全區低收入居民家庭經濟核對平臺,在全區范圍實現城鎮困難職工家庭財產收入線上信息比對,落實精準識別、無紙化建檔、信息化管理和動態跟蹤幫扶。
“為了讓困難群眾更快捷享受政策紅利,廣西所有縣(市、區)完成了城鄉低保審批權下放鄉鎮(街道),簡化低保審核審批程序、縮短辦事時限,打通了便民服務‘最后一公里’。”朱學慶表示,廣西開通了社會救助自助申請平臺,困難群眾通過手機“刷臉”足不出戶就可以申請救助。
此外,在疫情期間,廣西各級民政部門在受理救助申請時實行容缺受理,對新申請救助的,按照先行救助、事后補齊手續的原則開展救助,實行當月審批當月發放,有效保障城鎮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不受疫情影響。
今后,廣西將保持救助幫扶政策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建立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著力提高社會救助政策的覆蓋面和精準度,讓困難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