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21-04-02 09:50:04
原標題:不斷增進人民福祉(有的放矢)
來源:人民日報
不斷增進人民福祉(有的放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中國成立不久,我們黨就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未來30年將是我們完成這個歷史宏愿的新發展階段。”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努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增進人民福祉。
進一步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必須抓好經濟社會建設,增加社會的物質財富。”抓好經濟社會建設,不斷增加社會物質財富,大力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堅實物質基礎。“十三五”時期,我國人民收入水平得到較大提升,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2189元;城鄉差距逐步縮小,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2.56,比上年縮小0.08;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穩居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但也應看到,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均收入水平仍有較大差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設定的20項指標中有7個是民生福祉類,占比超過1/3,為歷次五年規劃中最高,覆蓋就業、收入、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民生領域。進一步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要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優化收入分配結構,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持續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更加積極有為地促進共同富裕。
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健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加快提高衛生健康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也是實現經濟社會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發展的基礎。面對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需求,要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政策,加快發展衛生健康事業,擴大優質健康資源供給,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我國現代化更好造福人民。“十三五”時期,我國衛生健康事業取得顯著成就,城鄉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人均預期壽命從2015年的76.3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人民健康水平總體上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十四五”時期,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務。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強化監測預警、風險評估、流行病學調查等職能。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屬性,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擴大醫療服務資源供給。健全全民醫保制度,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促進全民養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治國安邦的大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繪就了我國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也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保障體系提供了行動指南。“十三五”時期,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社會保障水平明顯提升。也應看到,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人民需求的多樣化、就業方式的多樣化、人口老齡化趨勢的發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等,都會對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造成一定影響,對推進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帶來新挑戰。“十四五”時期,要堅持應保盡保原則,改革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優化社會救助和慈善制度,健全退役軍人工作體系和保障制度,加快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促進我國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作者為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編輯:朱延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