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論壇網
2021-04-09 16:55:04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在幾千年的歷史演進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形成了關于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的豐富思想。要讀懂中國的治理體系,離不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正確認識。
文化自信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
在“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具有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不是憑空而來,不是盲目自信。我們要認識到,根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是我們文化自信強大的支撐,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我們文化自信堅強的基石。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文化自信有著深厚的歷史和傳統底蘊,那就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因此,我們要珍惜、愛護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要有自信,要以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為傲,不能妄自菲薄。
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自斷命脈和根脈,是不會有長久的發展的,也無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人民至上”是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現代治國之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他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風雨兼程、訪貧問苦,模范踐行了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和發展了唯物史觀和黨的群眾觀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立場,是真正把人民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切實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體現了對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堅定追求。
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立場,這樣的理念和立場不是憑空而來的,除了體現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之外,還有著深厚長遠的歷史淵源,是扎根于中華大地上的文明傳承之花,是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現代治國之果,與中華文明史上歷代先賢所推崇的“重民”“安民”等民本思想一脈相承,是對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汲取、發展和超越。
“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追求的理想社會狀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規劃和設計了我們中國未來美好生活的宏偉藍圖。
從歷史來看,“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追求的理想社會狀態,是中國人民千年以來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夢想。在中國傳統的文化思想中,先后出現過很多對于美好生活和理想社會的設計和思想。
可以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向中國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使用“小康”這個概念來確立中國的發展目標,既符合中國發展實際,也深得人民群眾的認同和支持。全面小康社會建成之時,中國人民將過上殷實寬裕、富裕健康的美好生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