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21-04-12 08:15:04
原標(biāo)題: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丨再唱黃河硪號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濟南4月11日電題:再唱黃河硪號
新華社記者張力元、楊文
彭濟浮期待的這一天終于到了:鎮(zhèn)上要為會唱黃河硪號的老人錄影。他穿上新衣服,戴上新帽子,又回憶了一遍旋律,下樓。
彭濟浮今年89歲,家住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李進士堂鎮(zhèn)安民社區(qū),一個黃河灘區(qū)遷建社區(qū)。硪號全稱魯西南黃河夯硪號子,是60多年前彭濟浮和同伴修筑黃河堤壩時唱的勞動號子,2011年被列入菏澤第三批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穿過廣場和扶貧車間,彭濟浮來到社區(qū)最南端,9位老朋友已經(jīng)到了。“頭一次這么正式唱號子。”彭濟浮笑著說。
號子是一人領(lǐng)、眾人和。“嗨呀——咦嗨吆”,彭濟浮開始領(lǐng)唱。“嗨呀——嗨嗨嗨呀”,其他老人和著。
100多年前,黃河奪道大清河從山東入海,每臨大汛,黃河水裹挾著泥沙沖出河槽,致莊稼絕收、房倒屋塌。為守護家園,彭濟浮二十幾歲就開始和同伴一起修筑黃河堤壩。
“先堆土,再用石硪打。”彭濟浮說。圓柱狀的石硪是修筑黃河堤壩的主要勞動工具,重75公斤。打硪時,9個人圍成一個圈,同時拽手中的麻繩,將石硪穩(wěn)穩(wěn)地拉上去,再平平地落下來,把3寸厚的土打成1寸厚才算合格。
“為統(tǒng)一動作、提振士氣,我在山東梆子的基礎(chǔ)上改編出簡單的硪號。”彭濟浮說。
硪號粗獷豪邁。彭濟浮有時以王祥臥魚、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為號詞,有時也即興發(fā)揮“打硪的同志們——上工嘍”。硪號有快有慢,與打硪的節(jié)奏同步,唱到起勁兒處,石硪能被拉到2米高。
今年80歲的彭步武說:“那時候干一天活就唱一天歌,9個人一天能打300多平方米大堤。大堤上到處都是唱號子的,別提多熱鬧了。后來我們還用家鄉(xiāng)名將號子分為鄆城號、梁山號、臨濮號等。”
“錄制”現(xiàn)場吸引了不少居民圍觀,有的小朋友被大人抱起來看,還有人拿起手機為他們拍照。“齊心吆,努力吆”,彭濟浮唱起了詞,大伙和著“吆嗨咿嗨吆嗨吆”,聲音越來越響。
“都拉起來吆”“吆嗨咿嗨吆嗨吆”“把硪抬吆”“嗨吆嗨吆”……
黃河山東段長628公里,灘區(qū)面積1702平方公里,這片土地既發(fā)揮行洪、滯洪作用,也承載著60多萬群眾的生產(chǎn)生活。曾經(jīng),為躲避水患,彭濟浮和其他村民一樣,修完大堤就去修自家的房子,累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唱號子。“這歌能安慰人。”他說。
2017年,山東開始黃河灘區(qū)居民遷建工作,要為60多萬灘區(qū)居民解決安居問題。2018年10月,彭濟浮所在的田樓村整體搬進新建成的樓房社區(qū)。
田樓村黨支部書記彭濟獻說:“住進社區(qū)后不到一年,就有20多戶人家娶親,比以往3年的總數(shù)還要多,說句真心話,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好日子。”
一曲唱完,圍觀居民拍手叫好。彭濟浮和他的老朋友們有些不好意思,連忙擺手說道“唱得不如當(dāng)年了”“牙掉了好幾顆唱歌都漏風(fēng)”“幾十年沒唱過了”……
隨著社會進步和現(xiàn)代化機械作業(yè)普及,石硪已不在治黃中發(fā)揮作用,會唱號子的人也逐漸老去。這一次唱,既是為了娛樂,也是為了紀(jì)念。(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