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21-04-12 10:39:04
春和景明,繁花似錦;荊楚大地,生機盎然。
4月2日,湖北召開全省區域發展布局暨縣域經濟工作推進會。“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成勢見效,縣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
4月7日,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2021武漢特別峰會吸引國內各行業上百位企業家,現場簽約29個項目,涉及大數據、人工智能、光電子信息等多個領域;
4月8日,第三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在武漢開幕,展示大健康領域最前沿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成果。
“十四五”開局之年,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今年一季度,湖北經濟呈現快速增長全面恢復態勢。眼下,湖北保持“大戰”狀態、“大考”作風,在抓好常態化科學精準防控的同時,正拿出“拼”“搶”“實”的狀態,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把應有增長追回來。
一手抓紓困,一手補短板
武漢江漢路步行街精益眼鏡總店,客流如織。從去年國慶至今,這家百年老店銷量同比增長10%。經理李玲說:“多虧政府紓困解難、加油助力,才使我們渡過難關,找回信心和力量。”
穩就業、保民生,是一場等不得、輸不起的“戰役”。為讓眾多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活下去、留下來、發展好”,去年3月,武漢推出減免稅費租金等12條政策措施,幫扶全市73.9萬戶個體工商戶。隨后,武漢又籌措600億元紓困資金、出臺21條政策措施,全面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暢通實體經濟“毛細血管”。
不只是武漢,湖北全省多維度發力,打出政策組合拳,全面落實中央一攬子支持政策,先后實施“財稅支持17條”“支持中小微企業18條”,出臺包括金融支持、降本減負、穩崗就業等八方面的“促進經濟社會發展30條”,讓各項救助政策以最快速度直達受困企業。
2020年4月2日,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與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襄陽市分行等9家銀行成功簽訂融資協議,簽約金額達22億元。
回天公司董事長章鋒動情地說:“在企業面臨成本壓力時,國家出臺了減稅降費的措施,為我們降成本上千萬元;在企業遇到融資困難時,政府發布了融資貼息政策,補貼近百萬元;在企業遭遇物流障礙時,政府及時開辟綠色通道,減免高速通行費;在企業碰到供應緊缺時,政府開發了供應商信息庫,為我們牽線搭橋。”
只爭朝夕,主動作為。為確保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彈、發展不停步,湖北致力排除一個個“堵點”,消弭一個個“痛點”,搶抓機遇,系統推進疾控體系改革和公共衛生體系補短板。
4月8日,武漢規模最大的平戰結合醫院——云景山醫院地下室通電亮燈。在湖北各地,像這樣的平戰結合醫院正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去年8月,湖北省政府印發《疫后重振補短板強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動方案》,公共衛生體系補短板工程位列“十大工程”之首,重點加強疾控、醫療救治、基層防控、院前急救四大體系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平臺建設。截至今年2月底,1179個全省公共衛生體系補短板項目開工建設。
湖北還著力深化疾控衛生體系改革創新。武漢完成62家定點醫院發熱門診標準化建設,在20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新增設發熱診室,實現發熱病人閉環管理。一年來,湖北核增1萬名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編制,專項招聘時不設開考比例、放寬報考年齡和學歷,艱苦邊遠地區鄉鎮衛生院實行“一鄉一策”,越來越多的優秀醫療人才選擇扎根基層。
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是建立免疫屏障的關鍵。疫情初期,湖北緊急啟動疫苗研發,充分利用試驗數據開展科研攻關。2020年4月12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獲得全球首個新冠病毒滅活疫苗臨床試驗批件并啟動臨床試驗。今年2月25日,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獲批附條件上市。
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長段凱介紹,目前正在開足馬力,加班加點生產,每周產量200萬劑,年產能可達1億劑,擴產能項目也在加快建設中。在支持企業開展疫苗研發和生產的同時,湖北加快疫苗接種。截至4月7日零時,全省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970.3萬劑次。
重振抓落實,有呼必有應
如果說,10天建成火神山醫院,給予了湖北人民齊心協力渡過難關的勇氣和力量;那么,中央實施支持湖北發展一攬子政策,則如磐石般托舉了湖北經濟社會民生重振。
為讓中央各項政策措施在湖北早落地、早見效、早受益,湖北精準對接、細化制定108項重點工作清單,加快推動一批重大產業和基礎設施項目落地。
3月31日,湖北鄂州花湖機場建設工地上,施工作業有效克服陰雨天氣影響,工人緊張地進行焊接,各標段作業有序進行。
“航站樓的土建部分已經完成,正在施工的是鋼結構屋面和幕墻。”花湖機場航站樓項目生產經理鄭哲介紹,整個項目將于今年7月中旬全部完工,8月中旬進入調試驗收等環節。
“能開則開、能早則早、能多則多、能快則快。”“十四五”開局之年,湖北以“開局即決戰”的奮斗姿態,把心思和精力凝聚到狠抓落實上來,力爭新開工4274個億元以上重大項目、續建4881個億元以上項目。
3月26日,長江干線武漢至安慶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全面完工并投入試運行。吃水6米內的1萬噸級江海船舶可常年直達武漢,形成一條“暢行鄂贛皖,通達江浙滬”的“水上高速路”。
營商環境是生產力,也是競爭力。一年來,湖北圍繞“清文件”“減審批”“降收費”等方面深化改革。繼去年出臺《關于更大力度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的若干措施》、印發《弘揚“店小二”精神“十必須十不準”》后,今年1月4日,湖北召開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大會,要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十四五”開局起步的重要突破口。之后,湖北發布《營商環境問題投訴聯動處理辦法》,進一步暢通市場主體反映問題渠道。
有呼必應,無事不擾。湖北各級政府部門積極改進服務,著力讓企業引得進、留得住、長得好。
去年5月19日,霍尼韋爾公司新興市場總部暨創新中心在武漢光谷揭牌,成為疫后首家落戶湖北的世界500強企業。
在霍尼韋爾的清單中,候選城市多達50余個。“疫情期間光谷政務服務中心臨時關閉,但工作人員一直與公司保持聯系,事無巨細服務。正是這種良好的服務態度和高效的作風,讓我們最終選擇武漢。”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奮勇搶先機,發展開新局
作為長江經濟帶發展、中部崛起等國家戰略、“一帶一路”建設的交匯地,如何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走在全國前列,是湖北的一道“必答題”。
“我們追求的發展,是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的發展。”湖北省委書記應勇表示,“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扎實推進科技強省建設。”
湖北省“十四五”規劃提出,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集中力量建設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網絡、生物醫藥等四大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打造“光芯屏端網”、大健康等萬億產業集群。
武漢東湖高新區,被譽為“中國光谷”,集聚了近百所高校、70多名兩院院士,擁有占全省近六成的高新技術企業,是湖北省創新創造的熱土。今年2月18日,湖北舉行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宣布啟動建設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的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不到10天,武漢東湖高新區全面開啟東湖科學城規劃建設,起步區一期項目總投資約20億元,主要建設武漢光源、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科創中心、科學社區等項目。
3月31日,中國移動研究院攜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驗證了800G系統1100公里傳輸。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莊丹說,長飛的一系列科研突破,與湖北近年來著力打造重大科技平臺、推進科技體制創新的努力密不可分。
“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定位于打造世界級科技產業創新策源地、湖北省高質量發展引領區,輻射帶動鄂州、黃石、黃岡、咸寧等地協同發展,力爭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聚集區。”湖北省科技廳負責人介紹。
能判別腫瘤病變的全球首臺360度全環光聲成像系統,長達13米的客車車載CT車,依托5G信息系統的“移動ICU”……4月11日,為期4天的第三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在武漢落下帷幕。一批國內外醫藥龍頭企業攜41個項目齊聚武漢,簽約總金額達804億元。
湖北充分利用疫情之后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的機遇,加快發展大健康產業,著力推進抗病毒藥研發聯合攻關、高端醫療設備進口替代、中醫藥振興發展等十大重點任務。2020年,武漢市大健康產業規模已達4000億元。
科技強省建設核心在人才,基礎在平臺,關鍵在轉化,動力在改革。為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湖北聚焦國家發展重大戰略需求,今年集中組建7個重點實驗室。牽頭單位聯合企業、科研院所等力量,集聚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省、市財政給予年度運行經費補助。
作為科教大省,湖北探索實施“科研揭榜制”,針對產業發展急需科技和關鍵核心技術,采取公開張榜、政府補貼方式,引導企業和高校院所參與研發,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近兩年,湖北共受理項目需求713項,80%的張榜項目達成對接。
“謀在長遠,干在當下”。交出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答卷的湖北人民,正以無比的干勁滿懷豪情迎接建黨100周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