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21-06-23 09:30:06
原標題:“共產黨員就得做好服務”(我是共產黨員)
來源:人民日報
蘇天恭在給枇杷樹疏花。
康慶平攝(人民視覺)
說起村支書蘇天恭,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蓬壺鎮仙嶺村,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整整27年,從‘小蘇’到‘老蘇’,是他帶領我們致富奔小康。”
自 薦
仙嶺多山,村民從前吃盡了大山的苦頭。回憶起上世紀90年代初的仙嶺村,蘇天恭用一句話概括:“田不夠,路不平,糧食畝產只有二百零。”
1994年,25歲的蘇天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把目光放在了村邊4600多畝的山地上。當年冬天的村民代表大會上,蘇天恭站上了講臺:“我推薦我自己為村委會主任候選人!”看形勢、擺數據、談計劃,一番演講,讓全村老少都記住了這個個子不高、皮膚黝黑的機靈小伙。“小蘇當時說要帶我們種枇杷,說能掙不少錢,大家伙最后都投了他一票。”果農蘇興隆說。
新上任的蘇天恭,第一件事便是推廣枇杷樹種植。“種了賣不出去怎么辦?”面對村民的顧慮,蘇天恭把在大城市菜市場拍的照片,直接貼在了村委會門口,“明碼標價,比啥都有說服力!”
漸漸地,綠色爬滿了山頭,村道擠滿了客商。由福建省農科院牽頭研發的枇杷新品種得以推廣,500多噸的年產量、近800萬元的年產值,讓上世紀90年代后期的仙嶺村,一舉成為大規模枇杷種植基地,昔日的貧困村成為模范村。
1999年,仙嶺村“九九科技文化園”落成開園,在這座綜合性文化園里,三層小樓容納了2200平方米的實驗基地,周邊還配套了800多畝的農業實驗園。文化園的落成,讓仙嶺村的農業科技,走上了發展快車道。
后來,蘇天恭又擔任了村支書,一干就是20多年。
轉 型
村里枇杷越產越多,但卻遇到了新問題:客商越來越少,價格也越來越低,怎么回事?
2017年,蘇天恭看著村道兩邊堆積、馬上變質的成箱枇杷,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往年都不會滯銷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
“老蘇,外省也有了咱們這樣的枇杷,人家都在網上賣呢!”“80后”村民沈金鎮,舉著手機和剛剛收到的枇杷,跑著進了蘇天恭的家門。
精美的外包裝、統一的品牌、精挑細選的枇杷果,一箱農產品,愣是華麗轉身成了一份“工藝品”,一看售價,比村里出貨價還高不少。轉身再看看門外雜亂堆積的枇杷果,蘇天恭似乎明白了什么。
那年夏天的一次老友來訪,更是讓蘇天恭觸動不小。
“山路又彎又顛,大貨車開上來很困難,客商怎么會愿意再來嘛!”剛剛從顛得一身灰的車上下來,老友的一句玩笑話,讓蘇天恭臉紅到了脖子根。“那你說,我們村下一步要怎么發展?”
“客商不愿意來,那就想辦法送貨出去,網上銷售就是一個很好的渠道嘛!”看著老友認真的表情,蘇天恭真正聽進去了。
為了了解電商,老蘇換了智能手機,卻怎么也搞不清楚如何注冊電商平臺。在家搗鼓了幾天,他終于還是認輸了:“老嘍,得換個年輕人來頂事啦!”
望著村里另一頭蘇振耀的家,蘇天恭若有所思。
舉 賢
為了增加銷路,蘇天恭認為可以把枇杷果做成枇杷膏,讓村民學著制作。但在“90后”蘇振耀看來,“觸網”才是關鍵,“老鄉們不僅要學會批量制作,更要會網上銷售。”
3年前退伍回鄉,1994年出生的蘇振耀,眼下是仙嶺村的電商達人。“一開始只是想著把家里的枇杷賣個好價錢,后來越來越多的老鄉找我幫忙。”只見蘇振耀的家里,堆滿了快遞單和包裝盒。
這一切,都被蘇天恭看在眼里。“村里缺個團支部書記,年輕人,你敢不敢來試試?”在家里琢磨拼單銷售的蘇振耀,被老蘇的大嗓門嚇了一跳,但很快緩過神來:“這有啥不敢的?但說好了啊,您經驗豐富,得帶著我干!”
蘇振耀剛上任沒多久,就被蘇天恭拉著先去深圳、北京跑了一圈,“讓年輕人和年輕人談,在電商平臺上把‘仙嶺枇杷’的品牌先立起來,再和幾家快遞公司談一談,給村民優惠運費。兩手一起抓,村里不就能掙到錢了嘛!”蘇天恭說。
不到一年,仙嶺村已有50多戶村民成功“觸網”,轉型枇杷膏制作,共增加了近2000萬元的收入,這個數字讓蘇天恭驚嘆:“年輕人靠譜能干,我得讓賢嘍!”
2019年初,蘇振耀當選為仙嶺村新一屆的村委會主任。一老一少齊心干,仙嶺村的枇杷越賣越好。到2020年,仙嶺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2萬多元,連續5年穩定增長10%以上。
與此同時,村子里開始整治人居環境。
首先,一條雙車道的柏油進山路順利貫通。緊接著,聘請專業規劃設計院對村子進行總體規劃。村里還建成了一個全新的攝影、寫生培訓基地。
群眾富了,環境美了,蘇天恭卻更忙了。依然扛著村支書擔子的他經常早出晚歸,飯也顧不上吃。老伴有時候忍不住埋怨他:“辛苦了一輩子,你圖啥?”
“不圖啥,共產黨員就得做好服務。”老蘇這樣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