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21-08-12 09:08:08
原標題:堅持不懈 追趕前沿(傳承·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來源:人民日報
“辦一件事,只有40%的把握,停在那不動,就會慢慢變成零;如果積極爭取,可以變成60%、70%,最后做成。”
——葉叔華
“天文臺只招一個男的。”1950年,當葉叔華滿懷建設祖國的熱情,從香港到南京的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求職時,工作人員的回答讓她吃了“閉門羹”。她當即給時任臺長、天文學家張鈺哲寫了一封長信,列舉了五大“不應該不用自己”的理由。正是這封信打動了臺長,她由此到紫金山天文臺所屬的徐家匯觀象臺工作。
精密測量需要用到世界時。新中國成立初期,徐家匯觀象臺承擔起建立我國時間基準的任務。當時,我國天文授時精度不夠,測繪部門有專家直言不諱:“不用你們的結果還好,用了你們的結果,反而把我們的工作都搞壞了。”
這些批評,葉叔華聽在耳里,記在心里。
1958年起,徐家匯觀象臺著手籌建世界時綜合系統,葉叔華勇挑重擔,經過大量嚴謹試驗分析,找到了一套適合我國觀測臺站相對較少、觀測儀器不夠穩定等特點的數據計算處理方法。此后,全國各地天文臺陸續加入這項工作,有了處理數據的新方法,觀測儀器也不斷增多,我國世界時綜合系統越來越完善。1964年起,我國世界時測量精度便躍居世界第二,此后一直保持國際領先。
20世紀70年代初,葉叔華通過了解國外同行研究動態發現,甚長基線干涉測量(VLBI)技術和激光測距等空間技術能將測量精度提升一個數量級以上,她感到再墨守成規又要落后。
經過長期科技攻關,1986年,葉叔華帶領上海天文臺完成了“關于發展中國VLBI網的建議書”,規劃了中國VLBI網的概貌。1987年,25米射電望遠鏡建成。自此,我國天文界趕上了從經典觀測轉向空間觀測的潮流。
1993年初,中科院數理學部和中國天文學會聯合組織了征集“中國天文學九十年代大型科學項目”提案,雖然葉叔華提出的建設“65米全波段射電望遠鏡”的建議沒能入選,但這一設想一直縈繞在她心頭。2008年1月,葉叔華提出建設65米射電望遠鏡的必要,爭取到立項支持。
如今,這臺被命名為“天馬”的65米射電望遠鏡,在我國探月和探火等任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還讓我國天文學家擁有了更大的國際話語權。
“辦一件事,只有40%的把握,停在那不動,就會慢慢變成零;如果積極爭取,可以變成60%、70%,最后做成。”葉叔華如是談起科研心得。年逾九旬的她,而今依然堅持每天工作,仍然在構想——在距離地球9000公里外的太空,建兩個口徑30米的射電望遠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