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2021-08-16 15:21:08
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漁峽口鎮龍池村位于群山之中,沿著盤山公路順山而上,再步行穿過崎嶇的山間小道,就來到了位于龍池村七組的大缺崖。站在懸崖邊望去,一條空中水管穿越懸崖,連接著兩山之巔,如同“空中飛線”,在云遮霧罩之下若隱若現。
橫向跨度1480米、最大懸空高度600多米……這條千米“飛線”,解決了龍池村305戶村民的吃水難題。
找水:深山密林覓水源
龍池村位于武陵山區,屬喀斯特地貌,蓄水、保水能力差。“天干的時候,吃水要去山下背,一次背50斤,來回一小時;下雨的時候,家中的鍋碗瓢盆齊上陣;洗菜的水用來洗臉,洗臉的水還要澆菜地……”龍池村黨支部書記趙麗華告訴記者,長期以來,水資源短缺問題成為制約當地脫貧致富的“瓶頸”。
喝上干凈安全的自來水,是龍池村村民多年的期盼。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靠天吃水”的困境,最根本的辦法還是引水。
水從哪兒來?“曾研究過幾套方案,但都被否決了。”趙麗華說,龍池村附近既沒有高位水庫,也沒有山泉水。從鄰近的巴東縣引水,路程遠,協調難;從山下的大布灘河抽水上山,需建4座泵站提水,建設難度大,維護成本高。
艱難的找水之路,龍池村歷屆村干部走了幾十年。2018年初,聽說山對面的招徠河村有一口泉,村委委員吳道遠、村民覃仕武一大早就出了門,騎了4個小時摩托車到山腳下,又用幾個小時艱難爬上了陡崖。
“有水,有水!”一股清泉叮咚流淌。覃仕武捧起泉水喝了一大口——是甜的!喜悅過后,看著兩岸刀劈斧削的絕壁,兩人犯了愁:怎么把水引到村里?
經過多次實地勘查,長陽縣水利部門決定從水源地架設一道空中水管,橫跨峽谷,用索道將兩地相連,長距離引水。
引水:絕壁“飛線”引清泉
找水不易,“飛線”更難。2018年8月,長陽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飛線”工程開工建設。該工程由兩根鋼絲繩和一根水管組成,兩頭“系”在大布灘河兩岸的懸崖上,單跨和懸空高度均為湖北省同類飲水工程之最。
“1000多米的空中‘飛線’,我做了30多年索道工程也從沒見過。”施工負責人田康繼告訴記者,龍池村山路陡峭崎嶇,施工設備無法進場,工人不得不采用最原始的辦法將材料背上山。“飛線”跨度太大,工人只能抓著繩索降到山腳下,再坐木排到對岸,通過小型設備中轉3次,把接近10噸重的工程材料與250根鋼絲骨架管送達對面山巔。施工時,工人被吊在近700米的高空,用雙手將鋼絲骨架一截截接起來。
“兩邊都是懸崖,跨越峽谷的工程需要人工作業。”施工隊員向長江回憶:“我們就系上安全繩,拉著0.4厘米粗的鋼纜,分別從對岸山頂下到招徠河水庫,坐船將兩根鋼纜在河中央對接,再用細鋼索將直徑更粗的鋼纜拉過對岸……”
施工隊員殷云壽告訴記者,為節省施工時間,那段時間他和工友每天背著開水、饅頭、燒餅施工。“中午肚子餓了,我們就在懸崖上找一小塊相對平坦的地方,抱著安全繩,拿出饅頭和開水匆忙吃完,繼續開工。”
2019年6月2日,歷時近10個月,“飛線”終于架設完畢;15天后,集中供水工程完工。“水來了!”大家奔走相告,還有村民專程從外地趕回來品嘗山泉水。
“今年,我們又升級了供水管道,再也不怕‘飛線’冬季被凍住了。”田康繼說。
“鉆山洞、架飛線、延管網,為讓百姓徹底告別‘吃天水’,再大的困難我們也要克服。”長陽縣水利和湖泊局局長傅建斌告訴記者,2014年以來,長陽縣統籌資金3.2億元,建設集中供水工程1663處、分散供水工程8029處,跨區域調水工程4處,有效保障了農村飲水安全。
用水:活水灌溉“甜”日子
“飛線”水管每天可供水240立方米,水源地水量充足,徹底解決了村民們的飲水難題,大家致富奔小康的勁頭越來越足。
“我們這水可是山泉水!”67歲的龍池村七組村民柳昌群擰開水龍頭,汩汩清泉水平穩流淌。以前,他種的板栗因為缺水,長勢不好。通水后,他又種上了木瓜和葡萄,用上了滴灌。“管理到位的話,一畝地能賺4000元到5000元,收入增長了很多。”
“山上風景宜人,我準備把外出打工的兒子叫回來,開個農家樂。”柳昌群滿是憧憬。
從柳昌群家出來盤山而下,不多時便到了龍池村五組村民彭月娥家。一杯清茶、一盤桃子端到了記者面前。“以前來了客人,想泡杯茶都沒有干凈水,現在通水了,茶和桃都是自家種的。”彭月娥笑得合不攏嘴。
彭月娥夫婦是遠近聞名的養豬能手,養了100多頭豬。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100頭豬每天光飲水就要1.5噸,要是沒有“飛線”供水,根本無法實現。夫婦倆還將房前屋后種滿了樹苗和碰柑。“豬糞處理后可以做果木肥料,循環利用沒有污染。”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離鄉村民如今都陸續返鄉,在家門口實現致富。柳昌洪便是一位返鄉村民代表。今年,他返鄉在家專心當起了“豬倌”。“我養了20多頭豬,收入肯定不比在外面打工差。”柳昌洪信心滿滿地說。
記者了解到,不到兩年,當地有20多戶村民發展了生態養殖。
“2020年,龍池村人均收入達9000元,比2015年翻了一倍還多。”趙麗華說,解了“渴”的龍池村,形成了以木瓜、茶葉等為主導,以蜜蜂、豬羊養殖等為支撐的產業發展模式,村民日子越過越紅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