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21-11-22 09:27:11
原標題:健全科學評價考核機制 保障人才潛心科研(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①)
來源:人民日報
中科院物理所懷柔園區清潔能源材料測試診斷與研發平臺上,科研人員正在調試全自動軟包電池生產線。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供圖
中科院物理所懷柔園區材料基因組研究平臺單晶薄膜實驗站里,科研人員在做實驗。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當前,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如何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科技版從今天起推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專欄,介紹部分科研院所、高校、新型研究機構和領軍企業在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等方面的新探索、新舉措、新成效,敬請關注。
——編 者
走進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物理所)大樓,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面院士墻:既有嚴濟慈、施汝為、錢三強等老一輩杰出科學家的照片,也有趙忠賢、王恩哥、高鴻鈞、向濤、汪衛華等仍在科研一線科學家的照片。迄今為止,已有70多位院士先后在物理所工作過。
不光有眾多大師,事實上,物理所300多名科研人員,很多都身手不凡。在他們的努力耕耘下,近年來,這里接連在鐵基超導、拓撲絕緣體、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拓撲半金屬等領域取得了重大原創性科研成果,在國際上引領了凝聚態物理的部分研究方向。這其中,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和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研究成果都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這些成就的取得,源于物理所多年來對人才的持續重視和培養。“對于人才培養,不能拔苗助長,不能急功近利,為他們做好服務保障,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物理所副所長胡江平說。
穩定支持
新入所研究人員,6年內不需要接受任何考核
2009年,當很多人聚焦鋰離子電池的時候,物理所研究員胡勇勝把目光轉向了冷門的鈉離子電池。那年3月,他剛剛從國外回到物理所工作。“說實話,從我們剛剛開始做,一直到現在,都不斷有人質疑這個事情究竟行不行。”胡勇勝說。
好在所里一直給予胡勇勝及其團隊極大的信任和支持。在物理所,新入所研究人員,6年內不需要接受任何考核,工資為年薪制。在此期間他們不必為了考核、為了經費而被動改變研究方向。
受益于此,胡勇勝在最初的6年里,并沒有因研究方向“冷門”而遭遇任何不公,也從沒有為經費不足煩惱擔憂。“那是我的一段幸福時光,全身心投入科研,不用為任何事情分心。”胡勇勝說。
前6年的潛心研究,為胡勇勝團隊成果的集中爆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今,團隊研發的全球首款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鈉離子電池已實現量產,推出首套全球最大的兆瓦時鈉離子電池儲能系統。
和胡勇勝一樣,很多科研人員都在所里支持和保障下,平穩順利地度過了最初的適應期,走上正軌。而后,一個個突破也隨之而來。
基礎研究的前瞻性、創新性,決定了其周期長,成果產出所需時間長,并且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尊重科研人員的興趣,鼓勵自由探索、寬容失敗尤為關鍵。物理所建立穩定的科研經費支持機制,正是基于對基礎研究規律的深刻認識。
胡江平說:“穩定的經費支持,減少了各種名目繁多的評估,也避免人才被‘帽子’‘頭銜’擾亂心神,保障了人才潛心科研。”
物理所研究員金魁說:“有了制度的保障,我們不用再整天想著怎么跑項目爭經費,可以完全安心地只做科研。”
物理所的科研管理者“自我革命”,還“革”出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科研人員在“一線”,行政人員是“二線”,“二線以一線為先”“二線服務于一線”;能不開的會就不開,能不給科研人員打電話的,就絕不“打擾”,行政人員能填的報表,就不讓科研人員來填。
“就是要把人才從行政事務中‘解放’出來,讓科研人員有時間‘喝咖啡’,保障他們潛心研究。”胡江平談到,物理所的年輕人之所以能夠迅速成長,其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所里能夠對人才投入科研的時間和精力給予充分保障。
科學評價
不唯“帽子”、不唯論文,以“成果”論英雄
什么樣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在物理所,評價的標準不唯論文,也不唯“帽子”,而是真才實干說了算。
對此,金魁深有體會。2012年,他學成歸國,來到物理所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回國前,他就已做出優秀的科研成果,在《自然》上發表過論文。但在物理所,沒人有“特殊待遇”,最有分量的研究員職稱評審也非常嚴格。
金魁說:“所里真正看重的是,你來之后有沒有做出重要的成果和貢獻。要證明自己的能力,獲得大家的認可,只有埋頭苦干,拿出點真本事。”
和國內不少研究機構一樣,物理所也一度以論文發表量作為唯一評價標準。在實施這一評價方式的較早期,物理所發表科學引文索引(SCI)論文數及論文引用數,還在全國科研機構中“連續12年位居第一”。
隨著我國科研實力的增強,在由“跟跑”向“并跑”“領跑”轉變過程中,唯論文的評價標準已明顯不利于原創性重大成果的出現。物理所及時改革,于2009年6月廢止論文獎勵辦法,實施了“國際評價”和“學術交流”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方式。
胡江平說:“簡單說就是以‘成果’來論英雄。考核不數文章、不看影響因子、不看經費數量,而是強調成果質量和價值,看是否做到國際前沿、是否解決了重要學術難題、是否具有重大原創性突破、是否符合國家發展戰略需求。”
2004年,周興江來到物理所,并擔任超導實驗室主任,開始全身心投入儀器研制和設備搭建。在此期間,周興江多年沒有發表論文。但是在新的考核評價制度下,“沒有論文”并沒有成為周興江在所里成長和發展的“攔路虎”。各種制度的保障讓他沒有任何束縛,大展拳腳,最終研制成功多項設備。得益于此,一項項重大突破性成果相繼誕生。
胡江平說,對于物理學基礎研究,理論預研、樣品制備和實驗觀測3個環節必須環環相扣,才能獲得成功。“然而,由于自我搭建精端實驗設備的周期通常比較長,一直以來國內不少研究人員‘怕耽誤發論文’,因此不太喜歡自己動手研制設備。”
周興江的故事再次說明,基礎研究要“坐得住、鉆得進、研得深”,就必須不斷改革、健全科學評價考核機制,保障人才潛心科研。
營造氛圍
寬松、公平、開放,科學問題面前人人平等
胡江平說,科學家自身的興趣和好奇心是推動科研創新的原動力,而激發興趣和維系好奇心的關鍵,正是打造一個“寬松、公平、開放”的學術環境。他記得,新建物理所大樓時,大家建議,展板可以少一些,但黑板一定要到處都有,讓研究者能隨時隨地把靈感記錄下來,產生思想的“火花碰撞”。
2017年6月,翁紅明和兩位同事石友國、錢天帶領團隊首次觀測到“三重簡并費米子”,引起國際物理學界關注。這是物理所科研團隊繼拓撲絕緣體、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外爾費米子之后,在拓撲物態研究領域取得的又一次重要突破。
這一成果的緣起,就是石友國、翁紅明、錢天3位青年科學家一次喝咖啡時的“思想碰撞”。
物理所的咖啡廳在學術界享有盛譽,不但因為咖啡好喝,也因為常有科研人員匯聚在此暢聊科學、各抒己見,聊著聊著,靈感經常“火花四射”。
和大家一樣,翁紅明、石友國和錢天工作之余也喜歡在咖啡廳一聚。翁紅明有什么新想法一定第一時間告訴他們,石友國和錢天在實驗過程中有什么新發現或疑惑,也會第一時間反饋給翁紅明。
“閑聊中就能交換信息,我們的交流是完全敞開的,毫無保留地讓大家知道我們做了什么。”翁紅明說。
“在咖啡廳喝著一杯咖啡的工夫,你就會發現一個問題解決了。”金魁說,“不同研究方向的同行們互相聊一聊,思想一碰撞,思路一打開,很快事兒就可以做起來。”
物理所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無論學術泰斗,還是剛入所的科研“青椒”,在科學問題面前人人平等,幾代科研人員共處一室,公開辯論的場面隨處可見。金魁說:“我們組里的學生可以向所里的任何一個老師請教,我也很鼓勵他們去這么做,老師們也都很樂意解答。”在這樣的良好傳承氛圍中,一代代年輕科研人員們茁壯成長。
在對內營造濃厚學術氛圍的同時,物理所也在不斷敞開大門,拓寬對外交流的渠道。畢竟,在這個探索未知、追逐前沿的領域,閉門造車只能成為井底之蛙。
近年來,物理所先后與國際上多家頂尖科研機構開展合作與交流,建立起了長期、穩固的友好合作關系。每年來訪物理所的海外學者達500多人次,每年物理所各類人員出訪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進行學術訪問、合作研究等達到700多人次。
胡江平說:“在基礎研究領域,合作與開放的程度是衡量研究水平和體現國際地位的一個重要標志。合作和交流可以極大地促進人才的成長和科研成果的產出,也是物理所能夠在國際上吸引最優秀的科研人才投身于祖國科研事業的保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