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
2021-12-29 06:14:12
原標題:2021,那些溫暖向善的瞬間
來源:工人日報
2021,依然是與疫情抗爭中努力拼搏的一年。這一年,千千萬萬個普通人用自己的凡人善舉匯聚成最璀璨的舞臺,他們拼命奔跑的每一步,都是推進社會文明進步的巨大動力。
從年初到年底、從北國邊陲到南海之濱,不分年齡、職業、身份的志愿者們奮戰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給焦慮中的人們帶去溫暖和力量;一場暴雨,那些普通人仿佛披上戰袍變身超級英雄,出現在任何需要的地方;一件“狗傷人”的小事,演變成地方政府整頓工作作風、重新審視和群眾關系的變革;為了防疫的需要,更多人響應“就地過年”,把鄉情和思念深埋心底;23年如一日,給困難群體捐款者化名“風調雨順”,慈善成為他們真正的底氣。
這些讓人破防的瞬間傳遞出向上、向善的時代風潮,彰顯著新時代國人的擔當和信念,這些凡人善舉與時代精神融合,演繹出最美正能量。
本可不為,卻選擇傾盡全力
疫情中逆行的“紅馬甲”
“您好阿姨,我是社區志愿者,麻煩開下門,請問您家有親屬從外地回來嗎?您接種新冠疫苗了嗎……”一群“紅馬甲”行走在風雪中,爬上一層層樓梯,穿行在一個個街口,一次次站在不理解甚至抱怨的居民門前,進行著詳細詢問、登記。這群奔走著的“一抹紅”成為疫情中最溫暖的風景線。
黨員、退休干部、職工、學生,甚至普通的家庭婦女,疫情發生以來,他們第一時間站出來,加入志愿者隊伍,積極參加社區疫情防控志愿服務行動,和社區網格員一同肩負起社區走訪大排查、疫苗接種宣傳、上門幫助老人申請注冊市民碼等工作。
“在志愿服務過程中,我感受到奉獻帶給我許多快樂,感受到自我存在的意義。我們都應該更多地幫助他人,這會讓我們的生活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睙o論是未出校門的學生還是年近八旬的耄耋老人,他們穿上紅色馬甲或戴上紅色帽子,亮出自己“身份”,堅守在“抗疫陣地”,讓這場戰“疫”變得更有溫度。
卡口值守、宣傳勸導、入戶排查、消毒消殺、疫情科普、愛心捐贈、心理疏導…… 防控一線在哪里,志愿者就在哪里。一面黨旗、一頂簡易的帳篷、一張登記臺、幾張凳子,簡單的布置構筑起最堅實的安全防線。
在小區隨處可見的“紅馬甲”身影,成為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重要力量,用自己的平凡奉獻抒寫著不平凡的戰“疫”故事。也以自己的價值追求和實際行動傳播著志愿文化,彰顯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疫情發生以來,無數志愿者向“疫”而行,手拉手匯流“愛心大?!?,心連心筑起“防疫長城”。正是這些堅守在抗“疫”一線的志愿者夜以繼日、任勞任怨地辛勤工作,才換來了基層群眾、社區居民的暖心、安心,他們用自己的行動書寫了時代擔當。
志愿者的定義為“自愿進行社會公共利益服務而不獲取任何利益、金錢、名利的活動者”,指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能夠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奉獻個人時間和助人為樂行動的人。
志愿服務可貴之處,在于主動、自愿中蘊含的崇德向善、自覺擔當、無私奉獻的可貴品質。在全社會倡導發揚志愿精神,引導人們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有利于凝聚向上向善的文明力量,營造互助友愛的社會風尚,推動社會文明進步。
時代呼喚文明,志愿服務是城市軟實力和彰顯現代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也是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加快現代城市發展的有效途徑。
居民小事推動作風大改進
“狗傷老人”帶來反思和進步
今年9月,河南一起狗咬人事件在“有圖有真相”的情況下,當事人“不出面、不道歉”的態度迅速使其成為焦點。
在輿情發酵后,安陽市成立了“狗傷老人”事件工作組。經核查,涉事的兩只犬經過訓練和芯片植入,中國工作犬管理協會為其頒發了《犬注冊登記證》,但該協會介紹,該證不能作為認定工作犬的充分依據。目前,安陽市城市管理局已對涉事犬只進行收容,并注銷了涉事犬只的《養犬登記證》。
11月23日,安陽通報了對涉事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決定,責令城管、市場監管、公安分局、街道辦四個涉事單位做出深刻檢查。同時,安陽在全市黨員干部中開展“轉作風 提效能”警示教育整頓活動,強調要深刻反思“狗傷老人”事件,吸取教訓。通過此次事件暴露出一些單位、干部存在立場不穩、作風不實、能力不足的問題,表現在不思進取不想為、求穩怕亂不敢為、本領欠缺不會為、消極懈怠慢作為、裝模作樣假作為、以權謀私亂作為等6個方面,其本質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祟,根源在于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化、存在本領恐慌、自我要求不嚴、監督問責不力,必須刀刃向內,堅決整改。
“狗傷老人”在一些人看來或許不是多大一件事,但就是這樣一件小事,卻讓當事人經歷了老百姓維權難的全部過程,真切感受到討個說法有多難。
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必須強化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反思自身的工作作風。群眾利益無小事,在普通百姓遇到麻煩,求助到政府機關單位的時候,能夠積極地幫忙解決問題,不要互相推諉,互相扯皮,這是起碼的要求。當地黨委政府通過對這一事件舉一反三、嚴肅處理當事人和責任單位,正是對百姓利益的一種維護,對社會公平正義的一個交代,也讓群眾感受到了權益得到維護的溫暖。
今年5月1日起,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正式施行,遛狗拴繩被正式寫入了法律,遛狗不拴繩就是違法行為。作為公民個人,當發生狗嚇人、狗咬人的情況時,要積極地賠禮道歉,進行賠償。作為責任單位和權力部門,當接到群眾舉報、看到群眾遇到困難,就必須積極履職、主動作為,如此,社會將會變得越來越和諧。
守望相助就是和平年代的英雄主義
一場暴雨刻畫出“中國精神”
今年7月,河南多地遭遇歷史罕見的持續特大暴雨,鄭州等城市發生嚴重內澇,一些河流出現超警水位,個別水庫潰壩,成千上萬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就在此時此刻,有一群人挺身而出、沖鋒在前,用黨員干部的初心信念和使命擔當死死頂住狂風暴雨的沖擊,牢牢把群眾護在身后,構筑起一道道無堅不摧的“紅色堤壩”。
暴雨中更有無數普通人站了出來。鄭州地鐵5號線車廂里水位漫到胸口甚至脖子,困境中大家相互告慰、相互鼓勵。
平常日子里喝茶逗鳥說著“不要急,慢慢來”的大爺,成為哪怕泥水糊在臉上也要守在井蓋旁的英雄;平常開豪車戴大金鏈子的大哥,是那個衣服一脫、車子不管,本能沖進洪流中拉住孩子的英雄;平常跟別人為了幾毛錢吵架、斤斤計較的阿姨,是那個慷慨熱情給陌生人準備飯菜的英雄;平常日子里沉默不語、獨來獨往的男生,成為攙扶暈倒女生,堅持女士優先,不斷安慰別人的英雄。
災難面前,團結的中國人民再次齊心聚力,共克時艱。不論是在被困的死亡恐懼中依舊相互扶持謙讓,還是冒著生命危險對陌生人伸出援手的普通人;不論是東站滯留樂隊鼓舞大眾的樂觀演奏,還是鄭州老板寧愿虧本也要幫助受困同胞,都體現著中國人的品德力量。
不管有多大的困難,國家人民都會齊心協力,有著砥礪前行、戰勝困難的信心,懷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團隊精神,只要心相連、心共舞,就能舞出中華民族團結奮進的最美姿態。
與大自然相比,人類的力量總是顯得那么渺小,但是無論是六小時心肺復蘇的新醫生于逸飛,還是在地鐵車廂里砸窗助人逃生的普通人王洋洋,他們的爭分奪秒與拼盡全力,總能讓人們相信“我們可以挺過去”。
什么是英雄?英雄就是普通人擁有一顆偉大的心。每個中國人的血脈中都流淌著閃閃發光的大愛大義和守望相助,這就是我們這個和平年代的英雄主義。正如網友說的,“在我們中國人身上,有其他任何民族都沒有的、難以言喻的東西,那就是溫良。溫良,不是溫順,更不是懦弱,溫良是一種力量,是一種同情和人類智慧的力量。”
回家路載滿擔當和責任
“就地過年”展現人間大義
就地過年,指春節期間不返鄉,留在工作地過年。2021年1月初,多地出現多點零星散發病例甚至局部聚集性疫情,在此背景下,各地陸續發出“春節期間非必要不返鄉”的倡議,鼓勵企事業單位職工就地過年。各地加大宣傳力度,鼓勵企事業單位根據生產、工作情況和職工意愿,靈活安排休假,引導職工群眾在春節期間盡量在工作地休假。
一些外來人口比較多、就地過年人數也較多的地區,做好接待和關心就地過年者的充分準備,在生活必需品的保障、交通的安排、物資的供應、商業場所的開放等方面,制定了非常具體的工作計劃??爝f、外賣等平臺,也都在積極準備,力爭在春節期間能夠正常地提供服務,不僅給本地居民,也給就地過年者提供最佳的服務與方便,從而讓他們不因為沒能回家鄉而缺少歡樂。
為了引導更多人就地過年,讓更多人就地過一個歡樂年、幸福年,各地政府和企業也是各盡其能:發紅包,給補貼,發消費券,還有免費流量和門票、免費乘坐公交車等福利,甚至還有流動人口積分獎勵、子女積分制入學加分……將能用上的、適合的措施全部用上,既讓就地過年者不失望,也讓就地過年成為一種新的體驗。
人生旅途,多美的風景都比不過回家的路?;丶疫^年,是中國人骨子里的信仰。在外打拼一年,家人望眼欲穿,期待年夜飯的團聚,但今年注定是一個特殊的除夕,疫情之急和歸程之切,實為兩難。舍小家歸程之切,取大家平安之需,是責任,是情懷,更是大義。
春節臨近,游子返鄉與家人團聚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春節出行,人流量大,交通擁擠,一旦有散發病例,傳播風險極大。減少一分人員流動,就會減低一分病毒傳播風險。是返鄉過年還是就地過年,是對防控意識、擔當精神的考驗。
國是最大家,家是最小國,只有每一個人付出才能換來大家的平安和幸福。我們國家如今的疫情防控局面來之不易,不能功虧一簣。吾心安處即故鄉,就地過年彈奏出的是溫暖的新春序曲。只要黨政下足功夫、企業展現誠意、社會多方合力,年味服務“足”,就地過年就更“暖”,戰疫團圓兩不誤。
匿名捐款人“順其自然”23年捐1363萬元
一份不想被打擾的善意
11月23日,“‘順其自然’23年捐1363萬元”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一位神秘人向寧波市慈善總會捐款105萬元,署名是“順其”,落款地址是現實中不存在的寧波市中山路1號。據介紹,這位神秘捐款人就是“順其自然”,這已經是他連續第23年向寧波市慈善總會捐款,累計捐款1363萬元。
每次捐款時,這位捐款人都從“順其自然”4個字中隨機選擇兩個字作為捐款人名,因此被寧波市慈善總會的工作人員稱為“順其自然”。捐出105萬元,為什么要用107張匯款單?原來每張匯款單超過1萬元就要署上真名,為了不留名字,“順其自然”寄送的是105張每張金額9999元的匯款單,還有兩張分別是50元和55元的匯款單。
與此同時,一位署名為“風調雨順”的匿名捐款者也在網絡曝光。據了解,河南省慈善總會一共收到六張匯款單,五張9999元,一張5元,共計5萬元,匯款時間為7月23日。匯款單附言:暴雨過后,寄上微款,助人所需。
“風調雨順”“順其自然”是一個美好的謎??上驳氖?,在“順其自然”的影響下,寧波出現了越來越多隱名捐款的人,這些“神秘人”已經累計捐款超過5000萬元。
一連23載,一筆筆剛好卡到9999元的匯款金額,流露出“順其自然”的用心良苦,彰顯捐款人堅持做好事的品質和堅決不留名的態度。
其實,“順其自然”每一次匿名捐贈,都是在為慈善“揚名”。在2021年河南抗洪救災中,河南省慈善總會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支援河南的50多億元的愛心捐款,里面很多都是匿名。由此可見,愛的主動贈予,既有傳遞溫暖的作用,也有帶動引領的效果。
一樁樁善行的背后,是社會慈善意識的明顯增強,是公平互助文化的良性流動。踐行公益、傳遞愛心,讓溫暖直抵更多人的心中。“順其自然”雖是假托之名,卻讓我們明白,愛的主動贈予和自然流露,才是最美的風景。
雖然不知道“順其自然”姓甚名誰、身在何處,但這份樂善好施的美德,助人所需的善心,溫暖著一個又一個冬季。以一己之力懷兼濟之心,有一分熱便發一分光,這是“順其自然”帶來的暖意。
慈善是道德的積累,點亮道德之光、匯聚人間暖流,讓向上向善的力量充盈街頭巷尾,流淌在每個人的心中,抒寫出更多“人人皆可慈善”的時代篇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