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22-01-13 15:14:01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墾博物館珍藏著一件褪了色的軍大衣,它是國家一級革命文物。大衣已經洗得發白,衣袖也因為一層又一層的補丁而變得僵硬。展開大衣,綠的、紅的、藍的、灰的……大大小小的補丁足足有296塊,原有的羊皮里子多已看不出來。296塊補丁,無聲講述著一代代屯墾人扎根邊疆、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動人詩篇。
飽經滄桑的軍大衣,印刻下時間的痕跡,也映照著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1954年,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成立,拉開了新中國屯墾戍邊歷史偉業的序幕。一批又一批軍墾戰士從祖國各地來到新疆,在“地上不長草,天上無飛鳥,風吹石頭跑”的戈壁荒原上開墾耕種。除了極其惡劣的自然條件,戰士們還要克服異常艱苦的生產生活條件。屯墾伊始,農具不足,就用舊兵器打造;缺乏耕畜,就肩拉鐵犁,手掄“砍土曼”(一種形似鋤頭的農具);沒有油和柴,就用鹽水摻著苞谷面湊合吃……為了節約資金用于生產建設,軍墾戰士們從不主動要求領取新軍裝,而是把已經磨爛的軍裝縫了又縫、補了又補。一個個補丁,濃縮的是一段戰天斗地的奮斗史,是那段篳路藍縷的崢嶸歲月。
“戈壁驚開新世界,天山常涌大波濤。”正是憑借堅定的理想信念,一代代兵團人屯墾戍邊,成為鞏固邊防、開發新疆的生力軍。正是靠著艱苦奮斗、犧牲奉獻的精神,幾代兵團人創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發展奇跡:新疆每3畝耕地中有1畝是兵團開墾的;新疆糧食產量的19.9%、油料產量的30%、甜菜產量的44.5%來自于兵團;全國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在兵團,兵團棉花單產多年保持全國紀錄……曾經的披荊斬棘,換來了今天的黃沙披綠、稻麥飄香、果樹成行、銀棉如山。一座座現代化新城拔地而起,是一代代屯墾人在瀚海戈壁鋪展的壯美畫卷。在幾代人的接續奮斗中,褪色的是一件件衣裳,成就的是天山南北的美好生活。
一件軍大衣,見證了精神的傳承。“黃棉襖我的寶,春夏秋冬離不了,冬天穿它擋寒冷,夏天帶它鋪地隔濕潮。”面對前來參觀的游客,80多歲的胡有才回憶起當年戰士們編的一段話。作為最早一批參加新疆生產建設的戰士,胡有才退休后又當起了軍墾故事講解員。一件件紅色文物穿越時空、一個個真實故事引人入勝,讓參觀者對那段歷史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通過一代代講解員的接力講述,紅色的種子在越來越多人心中生根發芽。
“我到過許多地方,數這個城市最年輕,它是這樣漂亮,令人一見傾心。不是瀚海蜃樓,不是蓬萊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詩人艾青這樣禮贊兵團人創造的人間奇跡。把戈壁變成良田,把荒漠變成綠洲,這奇跡里,有豐富的物質財富,也有寶貴的精神財富。奮進新征程,從打著296塊補丁的軍大衣中汲取精神給養,這片廣袤的土地定能孕育新的更大奇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