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
2025-01-24 14:56:01
1月22日,六部門印發中長期資金入市方案;1月23日,國新辦介紹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此次推動入市的中長期資金包括商業保險資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職)業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大部分都和老百姓密切相關。中長期資金入市終于落地。這項制度的實施,能發揮什么樣的作用?《新聞1+1》本期節目連線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一梅、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帶來分析解讀。
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于投資A股
能解決什么問題?
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一梅:保險資金本身是屬于長線資金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它穩定,而且償付周期比較長。但在現實當中,雖然現在保險公司投資權益的上限可以達到25%,但是目前我們大概32萬億的保險資金當中,其實只有3.2萬億,大概10%是投資在整個權益市場的,所以這個比例相對來講還是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這次打通這個堵點,我們對于新增資金入市有了一個更硬性的要求就是30%,對于保險資金入市的積極性和比例都是有非常大的改變的。
為什么要細化完善
長周期考核機制要求?
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一梅:中長期資金最核心的是考核周期有多長,決定了它是否是中長期資金。如果用一年的視角看待投資,相對來講大家各方面的投資交易還是比較短視的,如果把考核周期拉長到三到五年,我們就可以以一個更長的視角和周期看待資產配置和投資決策。這個不僅對于長期收益的可得性,甚至是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對于與上市公司之間的良性互動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實施方案
需要怎樣良好的市場生態?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①需要有很好的資產。在資產端,我們上市公司的質量、投資價值應該得到穩步的提升。中國資本市場在過去一年的時間里面,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舉措,比如像市值管理的指引,鼓勵分紅、鼓勵回購,使得整個A股上市公司的質量、投資價值、可投資性得到很大的提升,這是讓長期資金能夠入市,留得住很重要的前提條件。
②需要不斷地去做創新,不斷地推出一些適合中長期投資的產品還有工具,比如我們講到現在各種各樣的指數基金。
③允許機構參與到企業定增方面的工作中。同時,像去年九月份的時候,央行推出了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增持的一些再貸款的政策舉措,把這方面東西用足了,也能夠吸引更多的中長期資金更好地發揮作用。
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實施方案
會給A股市場帶來怎樣的變化?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劉俏:最大的一個變化在于,從短期看就是增加流動性,從體量規模上講,我們討論的這幾類中長期資金,它的體量可能在未來幾年之內,每一年會增加幾千億的資金規模和流動性。中長期資金入市其實更重要、更長遠的改變,在于改變中國資本市場投資者的結構,讓它從由個人投資者主導的市場逐漸變成由機構來引領的投資者結構,這對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的穩定發展,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投資結構。
通過這種方式,最終可能能夠增加整個中國資本市場的內在穩定性,提升資本市場的定價效率、資源配置的效率,同時,最終也會給投資者帶來更多的投資回報,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這些都是我們想在未來看到的會發生的一些變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