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山東頻道
2025-03-15 17:44:03
原標題:一年之計|記者手記:渤海灣畔小城的綠色蝶變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一年之計|記者手記:渤海灣畔小城的綠色蝶變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濟南3月15日電(記者高天)天氣逐漸轉暖,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下洼鎮前下洼村的麥地里綠意漸濃。一處農田旁,村民尹登林輕旋閥門,汩汩清流淌出,浸潤著返青的麥苗。“今年村里一些農田的灌溉設備用上了光伏‘綠電’,灌溉成本降了一兩成。”尹登林說。
沾化區地處渤海灣南岸,鹽堿灘涂廣布,光照充沛。這兩年,當地利用村鎮閑置地塊建設了一批光伏設施,就近發電、消納,土地租金和發電收益按比例向村集體分紅。
在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下洼鎮,不少村民在屋頂安裝了光伏板。新華社發
光伏發電不僅賦能春耕春灌,還帶動特色養殖產業轉型升級。為充分利用沿海水域和閑置土地,當地探索“上光下養”模式,推動光伏與養殖園區“雙向奔赴”,在渤海灣畔的鹽堿灘涂上奏響“漁光牧歌”。
走進濱海鎮“漁光一體”產業園鹽田蝦養殖區,偌大的水面上,光伏板鱗次櫛比,幾名工人乘船穿梭其間整備蝦池,為新一季的鹽田蝦養殖做準備。“光伏板不僅可以發電,還能夠保持水溫穩定,有效抑制夏季池水變質,減少魚蝦疾病。”養殖區負責人張殿亮介紹,養殖區占地7500畝,疊加發電收入,每畝蝦塘的收益達1.5萬元,是傳統養殖模式的近3倍。2024年,養殖區產出鹽田蝦約300噸,光伏發電和養殖收入超過1.7億元。
在利國鄉光富產業融合示范園,光伏板下是茁壯成長的羊群。“俗話說‘羊要春生’,入春以后氣溫回升、陽光充足、飼草豐富,有利于羊群的生長發育和繁殖。”養殖戶劉愛國說,他養了300多頭羊,生態養殖和光伏分紅讓他年增收超5萬元。
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利國鄉光富產業融合示范園一角。新華社記者 高天 攝
鄉村綠色變革的背后,是政企協同的創新機制。沾化區農業農村部門定期派專家到各類養殖園區進行技術指導,國網濱州市沾化區供電公司也安排工作人員加強對各類設備的管護、清理和日常監測,排除設備隱患,保障光伏項目全生命周期運營。
綠色能源帶動村民和村集體增收,也重塑了鄉村面貌。漫步前下洼村,光伏路燈點亮阡陌巷道,智能灌溉系統守護綠野平疇,翻新的村民活動中心里笑語聲聲。“我們把部分光伏收益用于民生建設,新建了文化廣場、增添了健身設施,家家戶戶都享受到綠色發展的紅利。”前下洼村黨支部書記尹亞林說。
這片曾受鹽堿化困擾的濱海之地,如今正被“追光逐綠”改變,昔日的生態短板正轉化為發展跳板。國網濱州市沾化區供電公司營銷部黨支部書記宋彬介紹,沾化區共有超過60個村建設了分布式光伏項目,裝機總容量94.59兆瓦,年光伏發電量約1.33億千瓦時,相當于每年節省標準煤約4.36萬噸。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