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山東頻道
2025-04-03 10:34:04
原標題:走訪山大附屬兒童醫院:家有“小胖墩” 減重可看門診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走訪山大附屬兒童醫院:家有“小胖墩” 減重可看門診
來源:大眾日報
3月29日,晨光灑進山東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兒保所的體重管理門診“熱鬧”起來。一位媽媽牽著8歲的小男孩匆匆趕來,小家伙臉蛋圓嘟嘟,走路時小肚子一顛一顛。護士引導男孩站上電子體重秤,“嘀”的一聲,數字定格在46公斤。
國家衛生健康委2020年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6-17歲、6歲以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別達到19%和10.4%。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帶娃走進“小胖墩”門診尋求幫助。
“小胖墩”門診月接診50多例
在該院兒保所體重管理門診,醫生動作嫻熟地為“小胖墩”測量身高、腰圍,啟動體脂檢測儀。“俺這孩子,一放學就守著電視、平板,漢堡、薯條吃起來沒個夠,叫他下樓跳繩,沒幾分鐘就喊累。最近,他總揉著膝蓋喊疼,我這心里七上八下的。”孩子媽媽皺眉說道。
“2021年起,來院就診的肥胖兒童、性早熟兒童明顯增多,我們就開設了體重管理門診。”山東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兒童保健所/臨床營養科主任李玲表示,2023年,醫院整合內分泌科、營養科、心理科等11個科室資源,正式為肥胖兒童開啟“一站式”體重管理。
“這幾年,大眾健康意識逐漸提高,家長帶孩子來體重管理門診的也多了,尤其以寒暑假最為集中。”李玲說,2024年,山東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共診斷肥胖兒童812名,至今每月平均接診量至少50人次。
“許多‘成年病’出現年輕化、低齡化趨勢,肥胖是不可低估的誘因。”李玲介紹,肥胖兒童更容易患上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謝性疾病;過重的體重會對兒童的骨骼和關節造成過大壓力,骨齡提前,影響身高;兒童肥胖還易造成青春期發育提前、性早熟,并可能引發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進而影響大腦發育,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此外,肥胖兒童還容易產生自卑、抑郁等負面情緒,影響心理健康。
如何幫“小胖墩”減重
兒童體重管理門診,如何幫助“小胖墩”減重?
李玲介紹,首先會多維度對肥胖兒童進行識別、診斷,利用人體成分分析儀,精準測算出兒童肌肉量、內臟脂肪面積和基礎代謝率,“這些數據就像一把鑰匙,能幫我們打開了解孩子身體狀況的大門,為孩子量身定制最適宜的減重方案。”
接下來,醫生會分析數據,并與家長、孩子一起討論,探尋背后的深層原因。“目前,單純性的肥胖兒童占比約為95%,另外5%的病理性肥胖需要檢查鑒別,如是否存在腎上腺瘤、垂體發育問題、遺傳基因問題等。”李玲說。
在進行一系列膳食日志分析、心理狀況和社會環境評估后,醫生、營養師、心理咨詢師會為肥胖兒童制訂一份包含飲食、運動、心理干預等內容的個性化方案。
在兒童體重管理的治療干預上,山東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還創新性采用中西醫結合模式,通過耳穴壓豆、小兒推拿、體質辨識與藥膳調理等中醫特色療法,結合營養評估、運動處方、心理干預等西醫方法,為肥胖兒童提供全面的診療服務。
對于干預效果不理想的案例,醫院會組織多學科會診,排查是否存在內分泌、代謝性疾病。“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倘若有些孩子長期減重效果不佳,可能背后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健康問題,多學科會診能讓我們全面排查,找到癥結所在。”李玲補充道。
有娃半年減重22斤
在眾多前來尋求幫助的孩子中,不乏成功減重的案例。
來自濟南的10歲男孩小明,身高145cm,體重65kg,BMI指數30.9,已達到肥胖標準。體檢發現他胰島素高、患有脂肪肝,睡眠打鼾并伴有呼吸暫停現象。問診得知,小明的父母均為上班族,日常飲食依賴外賣和速凍食品;爺爺奶奶常以蛋糕、薯片等零食表達關愛;小明日均屏幕使用時間4小時,幾乎無戶外活動。
山東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的體重管理團隊馬上為小明制訂了多維度干預方案。營養師糾正其不良飲食習慣,進行家庭飲食改造;父母參加“健康家庭工作坊”學習烹飪低脂餐食;爺爺奶奶轉為“健康零食采購員”,研究低糖食譜。
運動評估師根據體能測試結果,為小明開出了每日60分鐘中高強度運動的“處方”;心理治療師鼓勵小明參加學校籃球隊,增強社交自信。同時,對小明進行屏幕使用時間管理,并聯合耳鼻喉科醫生介入改善打鼾問題。
經過6個月的努力,小明的體重降至54kg。生理指標上,胰島素降到正常水平,脂肪肝消失,夜間打鼾頻率降低80%。如今,小明的體重穩步下降,身體素質明顯提升,曾經爬幾層樓梯就累得不行,如今能輕松奔跑玩耍。更重要的是,他整個人變得開朗自信,學習時也更有精力。(記者 賀照陽)(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