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西新聞網
2019-07-01 21:44:07
閩西紅軍后人把從福建帶來的家鄉酒灑入湘江。廣西新聞網記者 陳創明攝
眾人把哀思寄托在一片片花瓣中灑入湘江。廣西新聞網記者 陳創明攝
興安縣委書記黃洪斌(中)接過閩西紅軍后人捐贈的紅軍號本和當年紅軍使用過的斗笠。廣西新聞網記者 陳創明攝
興安縣委、縣政府的黨員和再走紅軍路的記者,重溫入黨誓詞。廣西新聞網記者 陳創明攝
興安縣委、縣政府的黨員和再走紅軍路的記者上黨課。廣西新聞網記者 陳創明攝
廣西新聞網興安7月1日訊(記者 陳創明)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采訪活動采訪團一行,于7月1日上午來到廣西桂林興安界首三官堂紅軍長征突破第四道封鎖線指揮部舊址,在湘江邊祭奠湘江戰役犧牲烈士。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8萬多人撤離中央蘇區,連續突破敵人三道封鎖線后,1934年11月下旬進抵湘桂邊境。這時,蔣介石調集30萬大軍在湘江以東地區(興安、全州、灌陽一帶)布下了號稱“鐵三角”的第四道封鎖線,試圖將中央紅軍全殲湘江邊。
面對生死存亡的危境,紅軍將士浴血奮戰,分別由興安縣的界首、全州縣的大坪、鳳凰咀等主要渡江點突破湘江。
朱德、周恩來、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博古(秦邦憲)、李德、彭德懷、楊尚昆、鄧小平、劉伯承、葉劍英、陳云、董振堂、李卓然、李維漢、鄧穎超、康克清從興安界首渡湘江。
提起湘江戰役,當地老人說,那場血戰“死的人多啊,滿江都是。當時,幾十架飛機不停地轟炸,炸完了就飛得低低的,用機槍掃射,兩岸和江中密密的全是人。”湘江之戰后,老百姓說,他們在江邊掩埋了3天紅軍戰士的遺體,而更多的紅軍戰士遺體則沉在江底了。“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就是湘江戰役之后當地流傳的民謠。
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紅軍與敵苦戰,終于撕開了敵重兵設防的封鎖線。中央紅軍以重大代價突破第四道封鎖線,挫敗了蔣介石全殲中央紅軍于湘江東岸的企圖。
當年紅軍用鮮血,用生命,換來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那些離開家鄉長眠在這里的紅軍戰士,人們沒有忘記。
7月1日當天,來到興安祭奠的還有閩西紅軍后人代表。在福建閩西寧化縣人大主任潘閩生朗誦祭文后,眾人一起把從福建帶來的酒灑入湘江,祭奠在湘江戰役中犧牲的閩西紅軍戰士。大家把哀思寄托在一片片花瓣中灑入湘江,河水帶走眾人的哀思飄向遠方。
9時30分,在興安的湘江戰役紀念碑園的福建籍湘江戰役紅軍戰士紀念碑前,閩西紅軍后人把父輩留下的紅軍號本和當年紅軍使用過的斗笠捐贈給興安縣人民政府。
10時,興安縣委、縣政府的黨員和再走紅軍路的記者一起重溫入黨誓詞。興安縣委黨校常務副校長趙國志給大家上黨課,講述紅軍長征在湘江戰役中的精神。
當年湘江一帶的戰場,如今也成了青青稻田。湘江靜靜地流淌,紅軍長征播下的種子,現在成為了一種精神力量。長征精神代表著始終如一,大家堅守初心的執著。再走長征路,讓我們每一個人記住始終如一,堅守初心的執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