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聲在線
2019-07-24 06:28:07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
接待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觀眾
劉少奇少年時期刻制的筆筒。(資料圖片)通訊員 攝
【基地概況】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自1980年重新對外開放以來,已接待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觀眾5000多萬人次。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位于長沙市寧鄉花明樓鎮,館區占地面積1300畝,主要包括以劉少奇同志故居、生平業績陳列館等為主體的紀念場館,以花明樓等為主體的旅游景觀。
2018年劉少奇同志誕辰120周年之際,劉少奇同志紀念館重新布展。新陳列的主題是“共和國主席劉少奇”,展線497米,展出圖片400余張,展示文物實物94件,文物復制件182件,漢白玉主題雕塑2尊,油畫8幅,藝術雕塑14尊,多媒體場景9個。
“共和國主席劉少奇”展覽共分九個部分,包括“走上革命道路”“工人運動的著名領袖”“黨的正確路線在白區工作中的代表”“華北、華中抗日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在黨中央領導崗位上”“參與創立新中國的政治經濟制度”“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道路”“黨內公認的黨建理論家”“人民愛戴的共和國主席”。展覽以生平為主線,采用生平加專題相結合的形式,反映劉少奇同志光輝而偉大的一生,展現他的光輝思想和豐功偉績。
2019年上半年,劉少奇同志紀念館接待觀眾210萬人次。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來,每天都有十余家企事業單位來館開展活動。
【藏品故事】
落款“衛黃”的筆筒
在劉少奇同志紀念館展廳里,陳列著一只松鶴圖竹筆筒,是少年劉少奇在1916年的寒假里精心雕刻的。筆筒上,一棵挺拔的松樹下,一只仙鶴傲然獨立。旁邊刻有一首頌詩:“挺然百尺之,松繞有生志;舞是千年之,鶴德少塵心。”這只筆筒落款“衛黃作”。
少年劉少奇為何給自己取名“衛黃”?這背后有一個愛國立志的故事。
1915年5月9日,袁世凱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接受了日本的“二十一條”無理要求。中日交涉失敗的消息傳到寧鄉,還在讀書的劉少奇當即刺破手指,含著熱淚,寫下了“誓雪國恥,毋忘國恥”的血書。他和同學們一起走出校門,開展反日游行示威。
劉少奇曾取名“渭璜”。為了表明自己堅決保衛中華炎黃子孫的志向,劉少奇果斷將“渭璜”改為“衛黃”。從這時起,直至在保定育德中學半工半讀,他都使用學名“衛黃”二字。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蘇莉 通訊員 吳靜波 整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