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8-27 18:58:08
齊魯網煙臺8月27日訊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十九大報告對“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和期望。阿拉善在“美麗中國”的基礎上提出“生態致富”,增綠又創收。由此,煙臺大學“佳木”社會實踐隊以阿拉善盟為例來調研沙產業對防沙固沙及經濟產收上的帶來的影響。
實踐于7月正式啟動,從煙臺到阿拉善漫長的車程中,通過資料學習整理以及同阿拉善乘客的交流詢問,團隊成員對沙生作物、沙生經濟有了初步的了解。當實踐隊帶著這份了解進入騰格里沙漠時,一個明確的人與作物、環境及經濟的共生關系就此產生:利用植物莖干作為草方格使其初步固沙,再與多種沙生植物相結合,嫁接肉蓯蓉等產生經濟效益。
“梭梭的根系非常發達,種上三年后,在距離梭梭約半米的地方挖個坑,放上肉蓯蓉種子和肥料,肉蓯蓉就可以寄生在梭梭發達的根系上。”林業局高科長認真地向我們介紹梭梭在發揮防風固沙和經濟發展上的雙重作用。通古淖爾一位牧民向我們感慨:“現在種植梭梭政府還給補貼,再接上肉蓯蓉,收入翻了好多呢。家里來客人了,臨走了讓他們把肉蓯蓉帶上,不像以前要啥沒啥,現在可是過上好日子了。”結束對林業局和牧民的拜訪后,實踐隊員接受了阿拉善盟廣播電視臺的采訪。他們深入探討了年輕一代人對于當今環境保護的看法與認知,也試圖找出阻礙西部整體發展的關鍵——人才引進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法。
一望無際的“綠色沙漠”,正是當地政府與人民相互合作,共擔責任的成果。科學的種植與放牧方式,合理的水資源利用與灌溉技術,使得騰格里沙漠的防沙作業進行的更為有序。這片曾經寸草不生的沙漠荒灘,正在逐漸由挑戰變為機遇。隨著生態建設步伐的加快和各項防沙治沙重點工程的實施,阿拉善盟林草資源不斷增加,既顯著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狀況,又為沙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為當地農牧民增收,加快區域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項目介紹:佳木暑期社會實踐團隊通過了2018年“鄉村稼穡情?振興中國夢”全國農科學子聚力鄉村振興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專項行動以及2018年“青年觀察家”改革開放40周年專項調研活動兩項國家級專項,同時團隊也作為院重點團隊和校重點團隊開展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作者 煙臺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李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