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8-25 18:29:08
齊魯網8月25日訊 最近,濟寧曲阜一位騎“三輪”大爺講解孔子能成“網紅”,一方面是老人家肚里藏“墨水”,心中有情懷,齊魯大地文化底蘊深厚,另一方面也說明,以儒學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正在回歸。而如何讓儒學,在現代社會激發更大活力,發揮更大作用?這是一個大課題。今天,第二屆儒家文化論壇在濟南開幕,一起去聽聽專家怎么說。
這次論壇,共有來自中韓兩國的近50位儒學研究學者參加,圍繞“文化儒學與社會儒學”的主題展開了多層次的探討。雖然儒家核心思想一以貫之,但在不同時代有不同形態,是我們寶貴的精神文化資源。來自蘇州大學的周可真教授,認為,儒文化是以“仁”為價值標志的德性倫理文化,可以作為“德性”來制約社會物質生活需求的一種文化思想來理解。韓國國立忠南大學儒學研究所所長金世貞,提出良知生態主義,認為,儒學非常重視人類和自然的一體性,共存共生的關系,按照這樣的關系可以重建自然和人類的恰當的關系。而山東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所長涂可國提出,儒家責任倫理文化機制的思想,并認為這當下,對儒家思想、儒家文化的研究,應該進一步解讀、闡釋。
讓儒家在現代社會發揮更大作用,不僅進行創新性發展,還要實現創造性轉化。研討中,山東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所長涂可國暢談社會儒學,他認為社會儒學一個重要的向度,就是要讓儒學更加的社會化、大眾化,也就是要注重儒學的普及推廣,讓老百姓的喜聞樂見。 周可真教授,則進一步提出,可以借助文化產業,將各種社會、經濟、文化等各中資源統合起來,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重新煥發生機。
而對當下興起的“國學熱”,也有不少專家提出:要保持清醒,首先要把握儒學的內在精神、核心“義理”,杜絕庸俗化。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黃順玉教授 ,對于時下火熱的兒童”讀經“,就很反對:“而且讀的不是經!《弟子規》怎么會是經?儒家的經商十三經,哪怕是”十三經“,也要看怎么讀。儒學的具體形態,和它一以貫之的原理一定要去分開。”
閃電新聞記者 張洪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