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濟南市生產總值達到10140.91億元,GDP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實現了歷史性跨越。GDP超萬億,意味著濟南市的區域帶動力和輻射力大大增強,意味著它在全國經濟發展中地位的提升。尤其在2020年極不平凡的一年,能如期實現GDP突破萬億元大關,折射出的不僅是經濟規模的擴大,更是經濟質量的提升,是量與質齊升。
第一,GDP突破萬億元,是在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實現的。自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以來,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全國經濟發展的主題,發展的立足點已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2020年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了新的重大判斷,即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顯然,在高質量發展階段,數量和規模擴張已經讓位于質量和效益的提升,GDP能夠突破萬億元,并非單純的數量突破,而是在發展方式轉變、結構日益優化、動力不斷轉換進程中實現的。這個突破萬億元,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
第二,經濟總量擴大的背后是發展質量的提升。回顧濟南GDP破萬億的歷程,多重國家戰略的疊加,帶給濟南空前的發展機遇,也給濟南發展提供了“助推劑”。濟南市經濟總量從2001年突破千億,到2013年跨越五千億元,再到“十三五”時期先后躍上七千億、八千億、九千億、萬億臺階,20年間經濟總量擴大了10倍。2020年濟南市GDP同比增長4.9%,分別高于全國2.6個百分點,高于全省1.3個百分點,呈現穩中向優,提質增效發展態勢,也凸顯濟南市獨特的產業和城市特色。
2020年,濟南市三次產業構成為3.6:34.8:61.6,第三產業占比超過60%,已經發展為服務業主導型的經濟。一般來說,城市人口規模大,消費需求也隨之增大,需要城市提供的服務也越多。2020年,濟南市常住人口突破900萬人,第三產業占比已經超過第一、第二產業占比之和,呈現出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濟南市產業結構的優化,基于第一和第二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升。2020年,糧食總產量達到290.8萬噸,達到了歷史較高水平;工業拉動全市GDP增長2.1個百分點,貢獻率達到44.2%。
第三,經濟總量擴大的背后是發展活力的增強。2020年,濟南市場主體總量突破130萬戶,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總數首次突破一萬家。行業生產總體向好,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3個行業實現增長,增長面為56.1%,合計總量占全市71.1%,增長面與占比持續穩定擴張。企業效益大幅提高,1-11月,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380.7億元,增長37.2%,分別高于全國、全省34.8、24.1個百分點。重汽集團、浪潮集團等重點企業支撐有力、增勢強勁,對全市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同時,總部企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力、輻射力不斷增強。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計認定總部企業181家,2020年全市總部企業實現入庫稅收196.9億元,占全市入庫稅收的14.7%。高技術產業發展也在加速推進,拓展發展空間。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持續穩定增長,高端產品服務器產量增長35.2%,光纜、工業機器人、高溫合金分別增長50.1%、24.6% 、13.4%。
第四,躋身萬億俱樂部是實現“大”到“強”的必經階段。2019年1月,國家批準濟南市和萊蕪市行政區劃進行調整,撤銷地級市萊蕪市,成立濟南市萊蕪區。新的城市發展格局“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加快形成,打造“五個濟南”(科創濟南、 智造濟南、 文化濟南、生態濟南、康養濟南),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也在積極推進。濟南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趟出路子、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當好引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示范。如今,濟南站在全新的起點,意味著發展底氣更足,潛力更大。
我國目前經濟最發達的前50個城市,GDP大都超過5000億元,超過萬億元的城市達到23個。從2006年上海首破萬億以來,“萬億俱樂部”城市擴容數量最多的是2011年,這一年,深圳、天津、蘇州、重慶4個城市,共同突破了萬億大關。2020年是萬億俱樂部的最大擴容,有6座城市躋身GDP“萬億俱樂部”。隨著這6座城市(濟南、合肥、西安、福州、泉州、南通)的加入,我國GDP超萬億的城市增加到23個。濟南躋身萬億俱樂部,城市的規模效應、集聚效應將進一步顯現。濟南不僅在爭取國家政策、匯聚資金、人才、項目等市場資源上有新的更大機遇,也為推動高質量發展,開啟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本文作者: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教授 楊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