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9日訊 為推動“雙減”政策落地落實,山東廣播電視臺與山東省教育廳聯合推出系列訪談《雙減大家談》,邀請全省16市教育局負責人及專家學者做客直播間,針對社會關切,交流、分享各市落實雙減政策的經驗做法。第二期來到演播室的是臨沂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臨沂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陳海玲。“雙減”政策落地之后,臨沂市各中小學積極開展課后服務,設置了一系列的特色課程,減壓賦能,讓快樂回歸校園。
雙減政策落地之后,臨沂樸園小學積極推行“書包不回家,作業不出校”的措施,根據學生興趣愛好,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1小時特色校本課程,讓孩子們鍛煉了能力,學到了知識,培養了興趣。踢足球、唱合唱……每個班級都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內容。臨沂樸園小學四年級八班學生劉晨萱開心地向記者說:”我本來就喜歡唱歌,現在下了課還能和老師同學們一起唱,感覺特別開心。“
目前,臨沂樸園小學現有學科拓展課程25門,學生發展課程7大系列,樸雅社團課程35課,“興趣選課”制,滿足了每一位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落實“雙減”全覆蓋要求,不僅城市縣區在行動,位于臨沂偏遠的農村學校也在積極響應。臨沂平邑縣地方鎮中心校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孩子平時由爺爺、奶奶照看,輔導孩子的作業確實有困難,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現實困難,臨沂平邑縣地方鎮中心校建立了課后愛心小屋,對學生進行課后輔導,解決了家長輔導作業的壓力。不僅如此,學校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建立了圖書漂流站,開發紅色沂蒙校本課程,讓學生在課后延時階段自由選擇參加自己喜歡的活動,豐富了課后服務的服務內容。
平邑縣地方鎮中心校老師周明慧介紹,學校還建立課后愛心小屋,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邀請老戰士、老黨員到校講紅色故事,讓課后服務更有溫度,為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