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21-10-09 15:04:10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近年來,隨著入住互聯網的“居民”越來越多,網絡安全問題成為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頭等大事。如何共筑網絡安全防線,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人民?齊魯網·閃電新聞圍繞相關問題,采訪了山東省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山東省計算中心(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主任楊美紅。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9日訊 微信聊天時對方發來的二維碼、網絡購物時彈出的不明鏈接、APP注冊時生成的窗口小程序……山東省計算中心(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主任楊美紅列舉的這些狀況,想必絕大多數“網民”都曾遇到過。在讓人不厭其煩的同時,它們也會時不時勾起一些網民的好奇心。殊不知,輕信或者點擊這些二維碼、鏈接、小程序,都極有可能導致個人信息的泄露。
現任山東省計算中心(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主任、齊魯工業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的楊美紅,三十年如一日深耕超算、云計算、軟件工程研究領域,“讓超算飆出更快速度,賦能千萬產業”,一直是她孜孜以求的目標。在此過程中,楊美紅也越來越深刻體會到,網絡安全和國家安全緊密相關,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它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國防等多個領域的安全問題。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互聯網傳輸、存儲著大量的敏感信息,有一些甚至涉及到國家秘密,成為不法分子攻擊的目標和對象。所以,網絡安全的重要性首先體現在國家安全層面。
從個人層面上來說,網絡安全也關系到大眾的利益,關系到國計民生的方方面面。數字經濟的發展,給大眾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增加了很多信息安全的問題——大量的數據在互聯網上存儲和傳輸,由此帶來的非法獲取的問題、個人信息泄露的問題、個人信息轉賣、倒賣的問題時有發生,嚴重損害了百姓的個人利益。
網絡上大量個人信息泄露事件的出現,表明保護個人信息安全迫在眉睫。此前,網絡信息安全保護大多停留在“標準”層面,通常而言,標準是以推薦為主,不一定是強制執行的;而法律法規的出臺,則是要求大眾必須遵守的,具有強制執行的意味。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發布以來,近年來,與網絡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密集出臺。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也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于2021年8月20日通過,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在楊美紅看來,這兩項法案的相繼落地實施意義重大:“這兩項法規的推出,是原來的標準在落地、實施方面的進一步提升和加強,有利于規范數據的存儲和管理,對保障個人的信息安全,維護個人和國家安全利益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和現實意義。”
大數據時代,保護個人信息安全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從法制建設、技術創新、監督管理、行業自律等多層面進行配套制約,建立起長效機制。對普通網友來說,保護好個人網絡安全,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要提高網絡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識。對此,楊美紅給出了一份詳盡的建議:首先,在注冊網站或者APP的時候,要確認它的合法性,以及它收集的個人信息是否合理;其次,在設置個人密碼的時候,不建議采用“弱口令”的方式,并且密碼要定期更新;同時,在無法確認網絡安全的前提下,建議慎重使用免費的無線網絡;另外,不要輕易點擊來路不明的鏈接或者下載小程序,避免由此導致的病毒植入;最后,公民要增強對第三方運營平臺的監督意識。作為平臺的運營方,也不要過度收集個人信息,不要濫用或轉賣個人信息。
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即將到來的“2021年中國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是國家網絡安全“頂級盛會”。楊美紅期待,隨著一個天朗氣清網絡精神家園的不斷形成,人們對網絡安全、美好生活的期待能夠得到不斷滿足,“共筑網絡安全,共享國泰民安。”
閃電新聞記者 楊玉金 賀曉菲 馬帥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