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近年來,隨著入住互聯網的“居民”越來越多,網絡安全問題成為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頭等大事。如何共筑網絡安全防線,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人民?齊魯網·閃電新聞圍繞相關問題,采訪了山東省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中孚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魏東曉。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0日訊 隨著我國數據安全領域的首部基礎性法律《數據安全法》近日落地施行,數據安全上升到國家安全層面。對專研數據安全產業多年的中孚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魏東曉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在他看來,如今數據已經成為一個戰略性資源,其地位之重要可用“數字世界的石油”來形容。《數據安全法》的出臺,正是保障了這種數據資產能夠得到有序、高效、合理利用。
他表示:“《數據安全法》從國家戰略角度出發,定下了數據安全有序開放的主基調。特別是其中明確提出了要以政務數據安全與開放為重點,加速推動政務數據開放,充分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隨著《數據安全法》正式實施,數據安全成為下一步建設重點,將推動數據安全行業迎來高增長”。
魏東曉認為,有了頂層制度的支撐,“未來的二三十年,將是數據安全產業發展的黃金20年”。這對眾多國內數據安全產業企業來說,“將帶來百億級的市場增量”,無疑是重大機遇。
而提到不久前發布的《網絡安全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征求意見稿)》,魏東曉表示《計劃》提出到2023年網絡安全產業規模將超過2500億元,使得網絡安全產業的需求進一步釋放:“從大的層面來說,物聯網、車聯網、工業互聯網、智慧醫療、智能制造等領域都會成為網絡安全的融合應用新場景,安全與業務緊密結合,以安全為基礎保障業務穩定運行;從小的層面來說,基于零信任的移動辦公、基于安全芯片的密碼平臺、基于內置防御的信創安全、基于場景化教學的安全教育等將成為網絡安全的精準應用新場景,破解現有業務面臨的安全難題,形成針對性更強的產品與服務體系”。
而這同時也對數據安全企業提出新的挑戰,魏東曉表示,“對于數據安全企業而言,將面臨的是你是否真正有能力去支撐好這樣一種新業務新場景,真正能夠解決用戶的問題。”如何緊抓發展機遇,他建議,“一方面是要對政策要有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從產品、人才、技術等角度練好自己的內功,才能把握這樣的一個歷史發展機遇”。這其中,技術創新是產業發展非常關鍵的一步。
魏東曉舉例,始終堅持自主創新的中孚信息每年在技術創新層面上的投入幾乎能達到其業務收入的20%。今年上半年其研發投入超過1.12億,同比增長103.07%。他表示,對一個企業來說,“技術能力的這種積累,是我們(企業)真正能成為國家在網絡安全層面的一個支撐者的最根本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想真正支撐好國家網絡安全戰略是不可能的。”
網絡空間是億萬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園,維護網絡安全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廣大民眾共同參與。魏東曉希望通過所有人的共同努力,真正實現網絡空間的“海晏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