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0日訊 這個國慶假期,濟南山大實驗學校高三學生陳冠彬在第30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奧林匹克競賽中斬獲金牌,獲保送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資格。回首這一奧賽奪金之路,可以用“艱辛”概括。
“解剖小龍蝦,也是我們剛剛結束的全國比賽的實驗考試內容之一。從這個小龍蝦里面找到它的心臟以及觸角線,并且用比賽給的一個大頭針把它觸角線標出來,以及一個黑色卡紙墊在心臟下面;除此之外,比賽還有一個特殊的要求,一定要體現出至少一條動脈。”說起這一次的比賽過程,陳冠彬侃侃而談。
吃龍蝦的人不少,能將龍蝦心臟等器官認出來可沒幾個。陳冠彬之所以能在強手如林的奧賽中獲得金牌,對生物科學除了要有持續的學習積累,更要有濃厚的興趣。陳冠彬告訴記者:“剛上高一,9月份的時候,我們學習了細胞生物學,然后里面有一個關于ATP合成的模型,它就像一個水力發電機一樣,通過氫離子驅動這個轉子旋轉,就可以合成非常多的ATP,就能把這個氫離子的勢能轉化成ATP的化學能。我就覺得從這個過程看,生命真得太神奇了!”
本著對生命科學的熱愛,陳冠彬自高一起就準備參加奧賽。在2020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中獲省二等獎,但這并未達到陳冠彬的預期。是繼續還是放棄?他在心里打了個問號:“因為就是覺得自己再學一年可能確實也不會、也不大容易拿到什么成績了,就是覺得投入和產出可能不成正比。”
選擇奧賽,注定與“挫折”一詞相伴。整個奧賽學習是艱苦的,在這日復一日的練習中,身心都備受考驗。但是陳冠彬的指導教師范運梁十分堅定他能堅持走這條路:“我非常了解他,他的精力非常旺盛,關鍵一點是他真心熱愛生物學科。”
在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加之自己對生物科學的濃厚興趣,以及那一股不甘心、不服輸的勁,陳冠彬選擇繼續走下去。如今拿到國賽金牌,入選國家隊,陳冠彬步入新的起點,但回首這一條奧賽路,陳冠彬感慨萬千:“這條路真的挺難受的,就是那么多人前仆后繼在這條路上。其實我也覺得他們很多人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是比我多的,我也不算是那種真真正正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投入進去的那種,但確實是能走下來的人真的太少了!”
作為有著指導奧賽經驗的范運梁,對于什么樣的孩子適合走這條路,有著自己見解:“我想說,作為未來準備學習奧賽的人,應該必備這幾個品格,第一個需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第二個一定學有余力。這個過程,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精神動力支撐,其實是很難堅持到最后的。”
閃電新聞記者 吳麗蘭 實習記者 宋明海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