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與10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結對子” 魯南制藥聚焦的是這里

來源:齊魯網

作者:

2021-10-16 22:51:10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6日訊 近日,北京大學·魯南制藥醫藥科技創新項目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至此,魯南制藥已于國內100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系。作為一家土生土長的臨沂企業,魯南制藥為何熱衷于與高校及及科研院所“結對子”?

人才和科研成果是合作基礎

北京大學醫學部是中國政府創辦的第一所西醫院校,具有百年歷史,也是國家“211工程”首批建設的高等學校之一,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科研等各方面在國內首屈一指。

儀式上,魯南制藥捐資2000萬元支持北京大學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學術交流、創新研究、成果轉化等工作?!凹瘓F歷來重視與高校的合作,與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技術與人才合作,對企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魯南制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張貴民在致辭中高度評價校企合作并表示,“北大醫學部有很多優秀的人才和科研成果,而魯南制藥擁有成果轉化為產品的能力和意愿。雙方合作基礎牢固,發展理念相同,合作潛力巨大。”

不只北京大學醫學部。截至目前,魯南制藥已先后與山東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沈陽藥科大學、蘭州大學、南京醫科大學等100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技術與人才合作。與濟南大學等4所高校共建魯南制藥校企合作班,與臨沂大學等兩所高校共建魯南制藥產業學院,與十余所高校共建魯南制藥訂單班,在校人數近千人。

為何?張貴民的致辭直指核心——那就是人才和科研成果。自2019年將“千億魯南”寫入黨代會報告后,張貴民在多個場合表示:“魯南制藥走向千億的路徑比較簡單,一個是科研,一個是人才?!?/p>

魯南制藥的快速發展無疑為這個觀點作了最好的詮釋。

新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形成

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是第一要素,抓人才就是抓發展。”張貴民指出,圍繞企業轉型升級和戰略規劃要求,魯南制藥需要不斷完善和創新人才引進、培養機制,優化人才結構,多渠道引進專業人才、多專業打造技術團隊。

人才的儲備并不是一蹴而就,關鍵是要有“源頭活水”。通過與高校的合作,魯南制藥已經在引進各類高素質人才方面先行一步:每年畢業季都是魯南制藥集團勞動人事部最繁忙的時候,一大批青春面孔從校園來到了魯南制藥,入職、培訓、上崗……

“近年來,魯南制藥逐漸探索形成了產教融合、產學合作、協同育人的新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引進持續增長?!濒斈现扑幖瘓F勞動人事部主任宋祥云表示。

人才有了,剩下的問題就是釋放人的創新、價值,挖掘人的價值創造能力?!棒斈现扑幖瘓F始終把‘培養和造就人才’作為公司經營的最高目標,貫徹落實人才政策,科學設計薪酬福利制度、成長通道,助推“千億魯南 百年品牌”的發展目標?!濒斈现扑幖瘓F副總經理李寶杰表示。

半年7款新藥獲批上市

今年4月,魯南制藥利伐沙班片、阿昔替尼片、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硫辛酸注射液獲批上市;5月,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酮咯酸氨丁三醇片、注射用奧美拉唑鈉通過一致性評價;7月,長效升白針申力達注射液上市……僅今年上半年,魯南制藥就有7款新藥獲批上市,4個產品通過一致性評價——新藥扎堆獲批上市或通過一致性評價,是魯南制藥發力科研所結下的“必然之果”。

張貴民本人是科研人員出身,1993年福州大學畢業后即進入魯南制藥負責產品研發。“魯南要做成千億企業,大規模的研發要先行,先行一步才能更好地支撐市場。”科研經費不設上限的傳統到了張貴民手里仍在延續。

在“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協同創新體系下,魯南制藥筑巢引鳳,培養和造就了一支擁有60余名博士、1700余名碩士的科研隊伍,更有多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泰山學者、泰山產業領軍人才。

企業還組建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藥制藥共性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手性制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哺乳動物細胞高效表達國家工程實驗室等5個國家級科研平臺和8個省級科研平臺,涵蓋了化學藥、中藥、生物藥三大類別,能夠同時進行100多個品種的新藥研發。

“期待雙方建立更加長期、穩定、緊密的關系,共同為提高民族醫藥的工業化水平、助力健康中國目標的實現做出更大的貢獻?!痹诒本┐髮W醫學部戰略合作簽約致辭的最后,張貴民對與高??蒲泻献鞯那熬巴瑯蛹耐笠蟆?/p>

閃電新聞記者 吳麗蘭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