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994年的綠葉制藥,致力于創新藥物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多年來,公司以“創新”與“國際化”為企業發展支點,圍繞“全球研發、全球制造、全球市場”三大戰略重心,聚焦中樞神經、腫瘤等疾病領域,已形成了適合自身發展的核心競爭優勢。
29日下午,聚焦煙臺生物醫藥產業融媒體采風團走進位于煙臺高新區的綠葉制藥。
“在多年的不輟耕耘下,公司逐漸迎來收獲期,已有多個新產品上市惠及患者:去年6月,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金斯明?在華獲批上市;今年以來,公司迎來國內首個自主研發、開展全球注冊,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創新微球制劑瑞欣妥?的上市;公司首個抗腫瘤生物藥博優諾?在華獲批上市;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創新制劑利斯的明多日透皮貼劑在歐盟多國獲上市許可資格……”綠葉制藥相關負責人對記者介紹。
在“創新”與“國際化”發展戰略的引領下,綠葉制藥積極推動研發創新,打造全球供應鏈體系,完善國際商業運營網絡,現有業務已遍及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逐步彰顯出在全產業價值鏈上的資源優勢。本土藥企如何持續創新并在國際市場站穩一席之地,綠葉制藥正在書寫自己的答案。
全球研發:圍繞三大研發平臺全面發力
伴隨著中國制藥創新步入“快車道”,較為成熟的本土藥企傾向于去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生物藥研發創新和市場需求中尋找機會,為國產創新藥打入國際市場做準備。
作為最早在海外開展新藥注冊的中國企業之一,綠葉制藥早在1998年便成立知識產權部、國際合作部,并于1999年成立創新研發中心,明確其“創新”與“國際化”發展目標。時至今日,綠葉制藥已將創新的“觸角”延伸到歐美日發達國家,公司在中國、美國和歐洲均設立研發中心,整合全球研發資源,提高創新能力。
圍繞新型制劑、創新化合物、生物抗體三大研發平臺,公司現有10余個創新制劑及創新藥在美國、歐洲和日本開展不同階段的注冊臨床研究,其中多個已進入后期臨床和新藥上市申請階段(NDA)。
基于新型制劑平臺研發的抗精神分裂癥新藥瑞欣妥?(注射用利培酮微球(II))已在中國獲批上市,在美國處于新藥上市申請階段;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創新制劑利斯的明透皮貼劑(多日貼)在歐盟多國獲得新藥上市許可資格;治療帕金森病的注射用羅替戈汀緩釋微球在中國、美國處于III期臨床、在日本完成I期臨床。
基于創新化合物平臺研發的I類抗抑郁新藥鹽酸安舒法辛緩釋片在中國和美國均處于新藥上市申請階段,在日本完成I期臨床研究。
基于生物抗體平臺,由綠葉制藥集團控股子公司博安生物研發的抗腫瘤生物藥博優諾?(貝伐珠單抗注射液)已在中國獲批上市;治療骨質疏松的生物藥地舒單抗注射液已在中國提交上市申請。
全球制造:建設完善的全球供應鏈體系
全球制造方面,公司以全球市場客戶需求為出發點,建立先進理念的供應鏈架構體系。早在1999年,綠葉制藥便將按照歐美GMP標準設計的新廠房投入使用,并通過全球最嚴格的GMP檢查。
綠葉制藥堅持以國際質量規范為標尺,致力于為全球患者提供高品質藥物,國際高質量標準逐漸成了綠葉制藥的“基因”。
公司逐步建立起先進理念的供應鏈架構體系,從中國和德國的8大生產基地向外延伸,設計國際化產品供應布局策略,打造從前端原輔料戰略供應到終端輸送至患者的全覆蓋供應鏈網絡。其生產線通過美國、歐盟、日本、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家的GMP檢查,達到國際市場通行規范。
全球市場:深度布局國際商業運營體系
在行業競爭國際化的當下,除了在研發、制造端發力,國內藥企還面臨著整合國際資源、拓寬國際市場的考驗。綠葉制藥積極開展與全球商業伙伴的各項合作,通過“內生增長”與“外部合作”雙管齊下的發展模式,聯合各方在全產業價值鏈上的資源優勢,為公司挖掘更多加速發展的新動力,不斷提升其在全球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借助多年來的國際市場布局,綠葉制藥的海外商業運營體系已擴大至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30余個上市產品覆蓋中樞神經系統、抗腫瘤、心血管、消化及代謝等領域,業務覆蓋中國、美國、歐洲、澳洲、日韓等全球主要醫藥市場及新興市場,公司在英國、東南亞、中東、北非等地區組建自營銷售隊伍,并與海外數十個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在持續強化國際化商業體系,保障現有產品銷售的同時,更為后續新藥上市鋪設好基礎。
過去的20余年,綠葉制藥一直按照國際高標準踐行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國際化的道路上成為了中國藥企創新與國際化的先鋒代表。未來,綠葉制藥將繼續立足中國,面向全球,在創新研發、高質量制造、以及市場網絡等各個方面,全方位強化全球化能力,提升國際競爭力,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