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濱州市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深化“放管服”改革各項決策部署,在執法機制、程序、方式等方面實行改革,創新實施“三清單”涉企執法監督制度,提升全市行政執法水平。2020年,入選全國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
一、建立“備案清單”,監督涉企執法行為
出臺《濱州市涉企行政執法備案管理辦法》,建立涉企執法備案制度,加強對涉企行政執法行為的監督。一是備案涉企檢查計劃。執法部門制定年度或季度涉企執法計劃,除上級統一部署或突發事件外,不得超出計劃范圍到企業檢查,計劃向同級司法局備案。二是備案涉企執法過程。市司法局統一印制《濱州市涉企行政檢查備案表》三聯單,執法人員持三聯單到企業檢查,如實記載檢查時間、檢查內容等,并由企業人員簽字確認,三聯單分別由企業、執法部門、同級司法局存檔。三是備案重大涉企執法決定。行政執法部門對企業作出20萬元(含)以上的罰款、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查封扣押等重大執法決定的,報同級司法局備案。改革以來,全市共備案涉企執法計劃193個、現場檢查6064次、重大執法決定270個,有效杜絕亂執法等現象。
二、建立“免檢清單”,減輕企業迎查負擔
對企業實施風險等級管理,對合法經營信用良好的企業在一定期限內免于行政檢查。一是對信用良好企業免檢。濱州市生態環境局將環保管理水平先進、環境信用評價良好的企業納入執法正面清單。2020年以來,公布執法正面清單3批次,共計242家企業免除現場執法檢查。二是對積分靠前企業免檢。濱州市沾化區應急管理局對企業實行積分制管理,劃分ABCD四個等級,聘請第三方機構對企業進行風險等級評估,對積分高的企業降低檢查頻率,對積分低的企業進行重點監管,讓涉企執法檢查更加科學化。三是利用大數據實施差異化監管。濱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出臺《濱州市市場監管系統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辦法(試行)》,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機器學習等現代技術手段對企業信用風險進行自動分類,對主要風險點實行精準識別和監測預警,對企業實施差異化監管。
三、建立“免罰清單”,推行包容審慎監管
建立免罰清單工作機制,推行“有溫度”的執法模式,為企業發展留足空間。一是分類處理。對主觀非故意且危害后果輕微的違法行為,納入“免罰清單”,給予改正機會;對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及給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造成重大損失的違法行為,不納入“免罰清單”。二是精準識別。為避免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被濫用,明確不罰、輕罰的情形需滿足的條件,嚴格按照標準適用。三是動態監管。對納入免罰清單的事項實施動態調整機制,建立檔案進行動態監管。截至目前,已對456項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輕微違法行為,免除行政處罰;對50項符合條件的違法行為,依法從輕行政處罰。共作出不罰、輕罰案件600余起,惠及市場主體600余個,減免涉案金額417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