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3日訊 由中國地質學會主辦的2021年全國巖溶地質學術年會近日在濟南召開。會議圍繞“碳達峰、碳中和”與巖溶碳匯、巖溶塌陷、巖溶水文地質、巖溶環境地質、巖溶生態地質、巖溶資源等主題進行研討交流。根據疫情防控需要,會議采取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會前,巖溶地質專委會與省地礦局開展業務研討,并就共同推動北方巖溶研究等事宜進行了座談交流。省地礦局八〇一隊技術人員就近幾年開展的與濟南泉水保護相關的地下水監測體系建設、四維地質模型建設與應用、重大工程建設與泉水保護、周邊城市地下水水力聯系等研究成果進行了匯報,受到了與會專家、領導的一致肯定和稱贊。
在年會開幕式上,劉祥元代表省地礦局致辭,他指出,多年來,在巖溶專委會和巖溶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我局巖溶地質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在深部巖溶熱儲、北方巖溶地下水開發利用與保護、巖溶生態環境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劉祥元表示,當前全局上下正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視察山東重要指示要求,希望各位院士、專家為山東巖溶地質工作把脈會診,對山東地礦高質量發展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加大巖溶地質工作力度,加快推動巖溶地質科研工作和野外基地建設實現新突破,為服務國家和山東工作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蔣忠誠在致辭中指出,巖溶地質專委會自1979年成立以來,為我國巖溶地質事業和巖溶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已連續多年榮獲中國地質學會先進集體表彰。一年來,巖溶地質專委會在巖溶科技創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進展,希望以此次學術交流為契機,與各位院士、專家增進了解互信,為今后更好交流與合作打下良好基礎,共同為我國巖溶事業做大做強貢獻力量。
會上,蔣忠誠、張發旺、康鳳新等專家分別就巖溶地質調查研究新進展、巖溶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巖溶熱儲、巖溶碳匯、巖溶石漠化治理等做了學術報告,通過線上互動、現場提問等形式展開深入探討。此次會議的召開對于推進巖溶地區碳中和研究和巖溶學科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不僅為全國巖溶地質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學術交流平臺,也為巖溶地質領域服務“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