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閃電深1度|黃河口國家公園進入創建實施階段:看一張國字號名片背后的山東行動

來源:齊魯網

作者:

2021-12-03 09:52:12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3日訊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是山東近年的一大發展主題。尤其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山東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新標桿的存在感越來越強,聲量也越來越高。

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一項,便是創建黃河口國家公園。10月19日,國家公園管理局函復山東省政府同意《黃河口國家公園創建方案》,標志著黃河口國家公園創建正式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也意味著山東將建起全國首個陸海統籌型國家公園。

為打造這張國字號名片,山東自上而下頂格推進、穩步實施,凝聚起護好“大河之洲”的齊魯擔當。

圖/黃河三角洲現“萬鳥翔集”景象,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創建,

頂格推進的重大工程

在山東,你會經常聽到人們親切地稱黃河三角洲為“大河之洲”。在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的入海口,占地5400平方公里的黃河三角洲孕育了世界上暖溫帶最廣闊、最完整、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是世界范圍內河口濕地生態系統形成、發育和演化的“天然記錄器”。

此前有觀點認為,建設黃河口國家公園不僅對于促進黃河流域生態系統健康、提高生物多樣性意義重大,而且能夠與三江源國家公園首尾呼應,形成流域生態保護整體格局,構筑起黃河流域生態安全屏障。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而從黃河口國家公園的創建經歷看,其已經成為山東的一項頂格工作和重要政治任務:

2020年11月20日,山東省政府函商國家林草局同意成立由分管副省長、分管副局長組成的雙組長制的聯合領導小組,組建由院士和知名專家組成的高層次專家委員會,全力推進黃河口國家公園建設。

高質量建設黃河口國家公園這項工作被列入山東省委常委會工作要點、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

以黃河口國家公園建設為統領,無論是《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保護與修復專項規劃》的編制實施,還是國家級技術團隊編制設立黃河口國家公園綜合科考報告、符合性認定報告、社會影響評價報告、總體規劃等技術成果,都有力推動黃河口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

如今,黃河口國家公園創建正式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棋到中局”,山東高質量建設黃河口國家公園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工作要領在哪里,成為人們最為關心的內容。

圖/這個季節的翅堿蓬將黃河入海口的灘涂濕地鋪成“紅地毯”,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關鍵,

將生態保護進行到底

從今年10月我國公布的第一批國家公園名單可以看出,完善的生態體系是國家公園的重要特征。無論是三江源、武夷山,還是海南熱帶雨林,都集中展示了最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最獨特的自然景觀、最精華的自然遺產、最富集的生物多樣性,體現出我國“生態保護第一、國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國家公園理念。

目前,黃河口國家公園整合優化了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8個自然保護地,規劃總面積35.23萬公頃,全部位于東營市河口區、墾利區境內。而其所在的山東東營,保護恢復黃河三角洲特有的濕地生態系統成效明顯。

在11月30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東營市副市長李俊峰表示,東營堅持以自然修復為主,組織實施的黃河三角洲國際重要濕地保護與恢復、水系連通、互花米草治理等重點工程,有效恢復濕地功能,提高了生物多樣性。

如今,黃河三角洲修復各類濕地15.9萬畝,初步構建起河、陸、灘、海連通體系,成為黃(渤)海區域水生生物重要產卵場、越冬場、索餌場和洄游通道。

環境好不好,鳥兒先知道。眼下的黃河三角洲已經成為東方白鸛全球最大繁殖地、黑嘴鷗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鶴全球第二大越冬地和棲息地。每年吸引600余萬只鳥類在此繁殖、越冬,被譽為遷徙鳥類的“國際機場”。東營市也因此成為全球獲得“國際濕地城市”稱號的18個城市之一。

圖/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未來:

實現全民共享的生態福祉

根據《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在對重要自然生態系統進行原真性、完整性保護的同時,國家公園還同時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綜合功能。在這里,人們可以通過開展自然環境教育,享受親近自然、體驗自然、了解自然的機會。

全民共享,顯然也是國家公園的一項重要功能。而對于正在創建的黃河口國家公園來說,早已準備充足。

山東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宇向東在近日舉行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黃河口國家公園將實行共建共享和創新利用模式,充分發展生態旅游。

社區共建制度成為黃河口國家公園的一個亮點。通過國家公園入口社區建設、特色小鎮建設,保障社區居民在共享國家公園建設生態福祉的同時,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可持續發展。

但記者同時注意到,山東提出的共建共享內涵遠不止于此,通過建立健全特許經營制度,鼓勵原住居民和退出經營主體優先參與特許經營活動,推動社區轉型發展,成為山東創新利用模式的探索方向。

只有統籌處理好保護與發展關系,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才是真正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在此基礎上,黃河口國家公園還將積極探索生態資源價值轉化新模式,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內涵,建設自然教育基地,講好黃河故事;科學開發“河海交匯、新生濕地、野生鳥類”三大世界級旅游資源,打造黃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實現生態保護、生態惠民、世代傳承、永續利用、綠色發展,讓社會公眾能享受到最美麗、最優質的生態產品。

閃電新聞記者 賀曉菲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