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7日訊 曾經,這里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如今,這里被確定為國家“一帶一路”海上戰略支點和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沿線重點地區。
站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節點上,最近幾年,山東正在以“海”為媒筑起對外開放的新格局。這其中,港口成為山東實現陸海聯動的重要支點。
作為我國北方第一外貿大港,青島港有著明顯的海運優勢。從東南亞、日韓入境的集裝箱,經過上合示范區青島多式聯運中心轉運至中亞和歐洲,成為如今一條最便捷的物流通道。
“我們的貨物大約用時6天就可以抵達目的地,相較于選擇海運經由蘇伊士運河運達歐洲港口,再轉運至中亞地區,中歐班列能節省2/3的時間。”山東膠運通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業務部經理汪靜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說。
據膠州海關統計,2021年前10個月,上合示范區青島多式聯運中心共開行中歐班列455列,同比增長42.6%,國際班列集裝箱到發3.7萬標箱,同比增長72.2%。
圖/始發自上合示范區青島多式聯運中心的中歐班列,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其實對山東來說,沿海城市的優勢十分明顯:這里是距離日韓兩國最近的中國省份,是日韓在中國投資的重要目的地之一;這里處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地區,是“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交匯點、雙向橋頭堡等。
如何放大區位優勢,創新機制合作,逐漸形成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格局成為最近幾年山東的一項重要議程。無論推出45條政策措施,著力塑造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新優勢,還是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抑或是創新“兩步申報”等業務模式,提升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都體現出山東把深化開放合作作為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的決心。
突破固有思維、路徑依賴,實現創新發展,如今在山東沿海有許多生動案例。
在煙臺港,來自東南亞的木片集裝箱堆放有序。隨著滿載著木片集裝箱的“煙臺-桓臺”木片散改集“海鐵聯運”新模式班列日前從自貿煙臺首發,標志著以“港口+航運+鐵路+陸港”全新模式搭建的煙淄東西雙向物流大通道正式開通。
依托煙臺港優勢,煙臺瞄準大宗散貨核心,已開通至韓國、日本、東南亞乃至歐美、非洲的班輪航線,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多個港口保持著通航和貿易往來。
圖/日前,全球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專業化干散貨全自動碼頭落地煙臺港西港區
而對2019年完成整合、成就全球吞吐量最大的港口集團的山東省港口集團來說,如何構建“覆蓋山東,輻射沿黃,直達中亞、南亞、歐洲”的多式聯運物流大通道是其一大發展思路。
如今,山東港口成功把“出海口”搬到西安、蘭州、鄭州、烏魯木齊等內陸城市,先后增加班列16條、班列總數達72條,布局內陸港14個、總數達21個,海鐵聯運箱量連續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長。
隨著自貿試驗區、上合示范區獲批,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全面推開,綜合保稅區整合優化,一系列政策與平臺逐步發揮效應,山東對外開放新格局正在加速構建。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1-8月,山東54家試點開發區實際使用外資、進出口分別增長46%、19%,高于全省27.8個、17.5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一系列與海洋發展有關的交流會議和重要項目也高頻次在山東各地出現,成為山東打造海洋親鄰關系、做大做強海洋經濟的一個契機。
2021年9月,“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經貿學院”確定落戶于山東的“中國—上合組織國家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10月,以“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2021世界科技海洋大會在山東青島舉行,聚焦國際海洋領域最新科技成果,真正把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
如今的山東,越來越多的人們因海而來,因海而聚,用活力與激情可持續地為山東海洋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與養分。山東也正在按照融入國內國際大循環、培育內引外聯大產業、構筑互聯互通大門戶、搭建先行先試大平臺的思路,將開放合作縱深推進,以更高水平的開放引領高質量的海洋發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