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4日訊 電信詐騙是指通過電話、網絡和短信方式,編造虛假信息,設置騙局,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受害人打款或轉賬的犯罪行為,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偽造各種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達到欺騙的目的,如冒充公檢法、商家公司廠家、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銀行工作人員等各類機構工作人員,偽造和冒充招工、刷單、貸款、手機定位和招嫖等形式進行詐騙。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相關規定
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二)相關司法解釋
2016年12月20日,最高法等三部門發布《關于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再度明確,利用電信網絡技術手段實施詐騙,詐騙公私財物價值3000元以上的可判刑,詐騙公私財物價值50萬元以上的,最高可判無期徒刑。
電信詐騙侵害的群體具有很廣泛的特點,而且是非特定的,采取漫天撒網,在某一段時間內集中向某一個號段或者某一個地區撥打電話或者發送短信,受害者包括社會各個階層,既有普通民眾也有企業老板、公務員、學校老師,各行各業都有可能成為電信詐騙的受害者,波及面很寬、社會影響很惡劣。
一些詐騙是針對性比較強的。比如像汽車退稅詐騙,受騙的主要是一些有車族。還有一些突出的像冒充電信人員、公安人員的詐騙,詐騙者往往選擇白天撥打電話,白天年輕人都上班了,家里老年人比較多,其抓住老年人資信度比較閉塞,容易受騙的情況實施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