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八部門聯合印發《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以下簡稱《強師計劃》),著力推動教師教育振興發展,努力造就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中小學(含幼兒園、特殊教育)教師隊伍,為加快實現基礎教育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師資保障。《強師計劃》有哪些重點?一起來看——
《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
高質量教師是高質量教育發展的中堅力量。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要求,著力推動教師教育振興發展,努力造就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中小學(含幼兒園、特殊教育,下同)教師隊伍,為加快實現基礎教育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師資保障,制定本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來抓,加快構建教師思想政治建設、師德師風建設、業務能力建設相互促進的教師隊伍建設新格局。遵循教師成長發展規律,以高素質教師人才培養為引領,以高水平教師教育體系建設為支撐,以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師德師風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為重點,筑基提質、補短扶弱、做優建強、全面提高教師培養培訓質量,整體提升中小學教師隊伍教書育人能力素質,促進教師數量、素質、結構協調發展,為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奠定堅實的師資基礎。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師德為先。把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放在首要位置,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加強中小學教師思想政治建設,提高教師的政治意識、政治能力,嚴格落實師德師風第一標準,突出全方位全過程師德養成,推動教師以德施教、以德立身。
——堅持質量為重。服務教育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強高質量教師隊伍建設,推動地方政府、學校、社會各方深度參與教師教育,強化師范院校在教師教育體系中的主體地位,推進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一體化,創新師范生教育實踐和教師專業發展機制模式,提升教師培養培訓質量。
——堅持突出重點。按照鄉村振興重大戰略部署和振興教師教育有關要求,立足重點區域和人才緊缺需求,適應區域、學段、學科等發展需要,加強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等,加大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師范院校、教師發展機構建設和高素質教師培養培訓力度,增加緊缺薄弱領域師資培養供給。
——堅持強化保障。中央帶動、分級實施,鼓勵支持各地創新教師編制、職稱、考核評價、待遇保障等方面舉措,深化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綜合改革,提高教師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水平,統籌規劃、以點帶面、輻射引領、整體發展,形成綜合保障體系。
(三)目標任務。到2025年,建成一批國家師范教育基地,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經驗,培養一批碩士層次中小學教師和教育領軍人才。完善部屬師范大學示范、地方師范院校為主體的農村教師培養支持服務體系,為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定向培養一批優秀中小學教師。師范生生源質量穩步提高,欠發達地區中小學教師緊缺情況逐漸緩解,教師培訓實現專業化、標準化,教師發展保障有力,教師隊伍管理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到2035年,適應教育現代化和建成教育強國要求,構建開放、協同、聯動的高水平教師教育體系,建立完善的教師專業發展機制,形成招生、培養、就業、發展一體化的教師人才造就模式,教師數量和質量基本滿足基礎教育發展需求,教師隊伍區域分布、學段分布、學歷水平、學緣結構、年齡結構趨于合理,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師德修養、教育教學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建設顯著加強,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明顯提升,尊師重教蔚然成風。
二、具體措施
(一)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全面加強中小學教師思想政治建設,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教師培養培訓課程,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作為首要必修課程,開展常態化的學習教育,引導廣大教師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四個相統一”,爭做“四有”好老師,當好“四個引路人”。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大力開展“四史”特別是黨史學習教育,精選體現正確價值導向的優秀文學藝術、影視作品,組織和引導師范生、教師閱讀觀看,加強價值引領,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引導廣大師范生、教師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強化師范畢業生思想政治考察,健全標準、程序,把好第一道關口。加強教師教育院校、中小學黨組織、團組織建設,做好在優秀師范生、中小學教師中發展黨員、團員工作。
(二)加強和改進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推進師德培育涵養,將各類師德規范納入新教師崗前培訓和在職教師全員培訓必修內容。創新師德教育方式,通過榜樣引領、情景體驗、實踐教育、師生互動等形式,激發教師涵養師德的內生動力。將師德師風建設貫穿教師管理全過程,在資格認定、教師招聘、職稱評審、崗位聘用、年度考核、推優評先、表彰獎勵等工作中嚴格落實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完善教師榮譽表彰制度,加大優秀教師典型表彰宣傳力度。深入落實新時代幼兒園、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和幼兒園、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嚴肅查處師德失范行為,加大師德失范行為通報警示力度,持續開展違反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典型案例通報。指導各地各校開展師德警示教育,德法并舉,提高警示教育實效性。提升全體教師法治素養。推進實施教職員工準入查詢制度。推進師德師風基地建設,推動師德師風建設模式探索、方法創新,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三)建設國家師范教育基地。重點支持建設一批國家師范教育基地,構建師范院校為主體、高水平綜合大學參與、教師發展機構為紐帶、優質中小學為實踐基地的開放、協同、聯動的現代教師教育體系。基地建設重在加強師范生專業能力發展中心建設和師范專業建設,深化教師教育改革,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加大在教育碩士、教育博士授予單位及授權點方面對師范院校的引導支持力度,支持高水平綜合大學開展教師教育,推動師范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四)開展國家教師隊伍建設改革試點。鼓勵支持地方政府統籌,相關部門密切配合,高校、教師發展機構、中小學等協同,開展區域教師隊伍建設改革試點,內容包括師范生培養、教師專業發展、教師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等。總結推廣試點經驗,加快構建現代教師隊伍治理體系,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五)建立教師教育協同創新平臺。鼓勵支持高水平師范院校建立教師教育協同創新平臺,推動優質課程資源共享、學科建設經驗分享、教育科研課題共同研究,整體提升我國教師教育的辦學水平。充分發揮部屬師范大學的引領示范作用,建立部屬師范大學和地方師范院校師范人才培養協同機制,支持區域內相關院校在教育科學研究、教師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師范人才培養和基礎教育服務等領域開展合作。依托部屬師范大學等高水平師范院校,為地方師范院校定向培養博士層次教師教育師資。支持部分辦學歷史悠久、質量優質、效益明顯、地方發展急需的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普通本科高校。
(六)實施高素質教師人才培育計劃。持續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推動本科和教育碩士研究生階段整體設計、分段考核、連續培養的一體化卓越中學教師培養模式改革,推進高素質復合型碩士層次高中教師培養試點。推進部屬師范大學公費師范生攻讀教育碩士工作,加強履約管理。繼續實施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擴大教育碩士、教育博士招生計劃。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遵循教師成長規律,改革師范院校課程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手段,強化教育實踐環節,提高師范生培養質量。實施新周期名師名校長領航計劃,培養造就一批引領教育改革發展、輻射帶動區域教師素質能力提升的教育家。搭建教師培訓與學歷教育銜接的“立交橋”。支持在職教師學習深造,提升學歷。
(七)實施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優秀教師定向培養計劃。支持部屬師范大學和高水平地方師范院校,根據各地需求,每年為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定向培養一批高素質教師,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進各地進一步加大縣域普通高中和鄉村學校教師補充力度。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優秀教師定向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優師計劃)提前批次錄取,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免除學費,免繳住宿費,并補助生活費,畢業后到定向就業縣中小學履約任教不少于6年,由定向就業縣人民政府按定向培養計劃統籌落實就業工作,確保崗位和待遇保障。鼓勵支持履約任教的優師計劃師范生職后專業發展,建立跟蹤指導機制,持續提升教書育人本領。
(八)深化精準培訓改革。聚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和教育教學方法變革,以中西部欠發達地區農村教師校長培訓為重點,充分發揮名師名校長輻射帶動作用,實施五年一周期的“國培計劃”,示范引領各地教師全員培訓開展。發揮國家教師發展協同創新實驗基地建設的示范作用,通過建立標準、項目拉動、轉型改制等舉措,推動各地構建完善省域內教師發展機構體系,建強縣級教師發展機構及培訓者、教研員隊伍。優化培訓內容、打造高水平課程資源,建立完善自主選學機制和精準幫扶機制,創新線上線下混合式研修模式,提升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科學素養。
(九)改進師范院校評價。推進師范類專業認證工作,明確師范院校教育教學評估和相關學科評估基本要求,探索建立符合教師教育規律的師范類“雙一流”建設評價機制,切實推動師范院校把辦好師范教育作為第一職責,將培養合格教師作為主要考核指標,推動師范專業特色發展、追求卓越。
(十)進一步完善教師資格制度。嚴把教師入口關,全面推開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和定期注冊制度改革。教師必須取得相應教師資格,持教師資格證上崗任教。推進師范生免國家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認定取得中小學教師資格改革(以下簡稱免試認定改革),開展教師教育院校師范類專業辦學質量審核。繼續做好教育類研究生、公費師范生和優師計劃師范生免試認定改革工作,教師教育院校對師范生教育教學能力進行考核。嚴格教師資格申請人普通話水平要求,提高新任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水平。
(十一)優化義務教育教師資源配置。深入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大音體美、勞動教育、信息技術、心理健康教育等緊缺學科教師補充力度,重點加強城鎮優秀教師、校長向鄉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發揮優秀教師、校長的輻射帶動作用,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整體提升學校育人能力。完善交流輪崗激勵機制,將到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任教1年以上作為申報高級職稱的必要條件,3年以上作為選任中小學校長的優先條件。城鎮教師校長在鄉村交流輪崗期間,按規定享受鄉村教師相關補助政策。實施銀齡講學計劃,鼓勵支持樂于奉獻、身體健康的退休優秀校長教師到鄉村和基層學校支教講學。加強鄉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支持地方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加大保障性住房供應力度,解決教師隊伍住房困難問題。
(十二)優化教職工編制配置。切實落實關于進一步挖潛創新加強中小學教職工管理有關政策精神,在總量內盤活用好現有事業編制資源,按照標準及時核定教職工編制,優先滿足中小學教育發展需要。各地要堅持創新管理,綜合需求變化情況,加強人員和編制的動態調整,不斷提高使用效益。結合實際合理核定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配足配齊幼兒園教職工。
(十三)深化教師職稱改革,完善崗位管理制度。充分考慮不同地域、不同學段、不同學科的特點和要求,進一步完善教師職稱評價標準,實行分類評價。對長期在鄉村學校工作的中小學教師,職稱評聘可按規定“定向評價、定向使用”,中高級崗位實行總量控制、比例單列,不受各地崗位結構比例限制。出臺完善中小學崗位設置管理的指導意見,適當提高中、高級崗位結構比例。進一步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具備條件的學校在崗位結構比例范圍內依據標準自主評聘中、初級職稱和崗位,按照管理權限推薦或聘用高級職稱和崗位,鼓勵地方進一步探索具備條件的學校在崗位結構比例范圍內自主評聘高級職稱和崗位。
(十四)加強教師工資待遇保障。加大經費保障力度,切實解決拖欠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和欠繳社會保險費、職業年金、住房公積金等問題,全面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要求,落實好公辦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政策,確保及時足額發放,民辦幼兒園參照公辦幼兒園合理確定教師工資收入水平。提高教齡津貼標準。各地績效工資核定要向鄉村小規模學校、艱苦邊遠地區學校等傾斜,要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考核辦法,績效工資分配向班主任、教育教學效果突出的一線教師、從事特殊教育隨班就讀工作的教師傾斜。各地要繼續落實好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著力提高鄉村教師地位待遇,形成“學校越邊遠、條件越艱苦、從教時間越長、教師待遇越高”的格局。
(十五)推進教師隊伍建設信息化。建設師范生管理信息系統,加快完善教師管理信息系統和教師資格管理信息系統,提升管理服務支撐功能。完善國家教師管理服務信息化平臺,精準到人,為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信息化決策和便捷化服務支撐。加強信息系統安全防護,確保教師信息安全。深入實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行動,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師管理優化、教師教育改革、教育教學方法創新、教育精準幫扶的新路徑和新模式,總結試點經驗,提煉創新模式,逐步在全國推廣使用,進一步挖掘和發揮教師在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中的作用。
三、實施保障
(一)組織保障。建立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工作協調制度,推動發揮地方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各地及有關高校要建立強師工作專班,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切實加強協調。要加強宣傳引導,深入細致地做好政策宣傳解讀工作,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各級教育督導部門要將實施情況納入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內容,加強督導檢查并強化督導結果運用。
(二)政策保障。各地要滿腔熱情關心教師,完善教師評價制度和標準,制訂出臺當地教師激勵支持政策,推進中小學教師減負,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要將依法依規落實教師待遇保障作為底線要求,支持服務教師專業發展和終身成長,確保各項政策措施全面落實到位,真正取得實效。
(三)經費保障。中央和地方共同支持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實施。各地要優化支出結構,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投入重點予以優先保障,加大對師范院校支持力度,適時提高師范專業生均撥款標準,重點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提高教師待遇保障。嚴格落實經費監管制度,規范經費使用,確保資金使用效益。(來源:教育部政務新媒體“微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