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1日訊 4月21日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山東職業技能培訓有關政策。閃電新聞記者了解到,山東是職業教育大省,有各類職業院校517所,是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共建的全國第一個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據統計,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新增勞動力70%是職業院校培養培訓的,為穩定和擴大就業、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培育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作出了重要貢獻。
“十三五”期間,職業院校承擔和開展了大量培訓,既有政府的補貼性培訓,也有學校自主開展的社會服務性培訓。山東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處處長王志剛介紹稱,“十四五”期間,將指導和推動職業院校繼續深入落實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并重的法定職責,為建設高素質勞動者大軍、助力高質量發展和更充分就業貢獻力量。
推動和引導各職業院校強化責任意識和市場意識,把職業培訓作為重要工程,積極承擔更多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計劃任務。要堅持需求導向、分類施策,緊貼區域、行業企業和個人發展的實際需求,面向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農民、去產能分流職工、失業人員、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殘疾人、企業職工等,更加精準地進行高質量培訓。
推動各職業院校不斷提升培訓能力,特別是結合“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會同行業企業進一步開發建設培訓項目和培訓資源,不斷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實效性;針對疫情零星散發的情況,突出“短平快”等特點,探索實施“互聯網+培訓”模式,通過智慧課堂、移動APP(應用程序)、線上線下相結合等方式,開展碎片化、靈活性、實時性培訓,不斷擴大培訓覆蓋面。
加強考核激勵,繼續把面向社會開展職業培訓情況作為職業院校及專業辦學水平考核評價的重要指標和職業教育項目安排的重要依據;積極推動落實職業院校教師績效工資改革政策,學校開展社會服務取得的收入結余,可提取50%以上用于教師勞動報酬,不納入單位績效工資總量管理;指導學校搞活內部分配,將培訓服務課時量和培訓成效等作為教師工作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在內部分配時向承擔培訓任務的一線教師傾斜。